尿道修复术后尿道皮肤瘘的手术治疗:54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尿道皮肤瘘的大小、部位、数量与尿道皮肤瘘手术疗效的关系,探讨选择手术方式的参考依据,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4例因行尿道下裂修复术(34例)或尿道狭窄成形术(20例)等尿道手术后尿道瘘的病例资料,根据瘘口大小、位置、数目以及是否伴有尿道狭窄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缝合术、推移邻近皮瓣修补术、带蒂翻转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口腔黏膜代尿道成形术进行修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4例患者中,一次治愈46例,手术成功率约85% (46/54).6例经二次手术治愈;另有2例二期手术失败后失访.54例患者中,冠状沟处、阴茎部、阴茎阴囊交界处、阴囊及会阴部尿道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 (6/6)、84%(26/31)、86%(6/7)、80%(8/10);单个尿瘘及多个尿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40/45)、67%(6/9);小型尿瘘及大型尿瘘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39/44)、70% (7/10).结论 根据尿道皮肤瘘修复原则,针对不同情况的瘘道及周围皮肤,对每例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来治疗尿道皮肤瘘,可减少患者的创伤,提高尿道瘘手术成功率.同时,用皮下组织及筋膜来构建中间防水层,能有效地降低尿道瘘修复手术的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物理振动排石机排石治疗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经ESWL碎石治疗后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3例,按交替随机分组法分为物理振动排石组和自然排石组.物理振动排石组66例,ESWL术后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结石位于肾中上盏6例、肾盂13例、肾下盏16例、输尿管31例,结石直径10~ 15 mm;自然排石组67例,ESWL术后采用多
目的 探讨不同球部尿道悬吊术式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3年6月105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在尿动力监测下行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54岁.尿失禁病因分别为前列腺术后70例和后尿道狭窄术后35例.术前完全性尿失禁10例,压力性尿失禁95例.尿失禁病史1~12年,平均3年.术式为复合吊带悬吊54例,经闭孔吊带悬吊
目的 探讨临床检测血清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作为诊断前列腺癌新方法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23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穿刺阳性组105例,年龄52~88岁,平均72岁,PSA中位数为58.24μg/L,Gleason评分5~10分;穿刺阴性组118例,年龄40~87岁,平均67岁,PSA中位数为11.66 μg/L,其中单纯BPH 60例
患者,57岁.因左侧睾丸肿大、胀痛不适1年余,于2013年2月4日入院.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内可触及约7cm×4cm×4cm实性肿物,质硬,表面尚光滑,无压痛,睾丸触诊不清,透光试验(-),右侧睾丸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糖类抗原、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均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阴囊B超检查示左侧睾丸内可见一4.3cm×3.6cm实质
期刊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明确适宜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7年6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7例成年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 ~ 77岁,平均37岁.肿瘤位于右侧7例,左侧9例,双侧1例.自行扪及或体检触诊发现睾丸肿大或肿物16例,其中2例伴患侧睾丸疼痛,l例因单侧隐睾及不育症就诊时超声检查发现隐睾内肿瘤.17例患者性征发育均正常.术前常
患儿,男,14岁.肾病综合征11年,血液透析治疗4年,于2012年2月11日入院.血压140~165/75~95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20 cm,体质量28 kg,体质指数19.4 kg/m2.血型AB型,RH(+).透析后血SCr 595μmol/L,BUN 43.9 mmol/L,群体反应性抗体(-).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5期)、肾性贫血、肾性
期刊
目的 比较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MFAML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M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43岁.同期24例CCRCC患者,男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4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
目的 探讨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对78例复杂性肾肿瘤(R.E.N.A.L评分≥7)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术中均采用分层连续缝合.根据肾脏缝合方法分为倒刺组和传统组.倒刺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岁.采用2-0倒刺线1根,自线中间剪成2根,先于线尾固定1枚Hem-o-lok夹,用于缝合肿瘤床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
目的 探讨合并睾酮水平低下的黑色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分析2011年6月收治的l例57岁男性伴睾酮水平低下的黑色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表现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内分泌检查结果提示24 h尿游离皮质醇235.62 μg,血皮质醇最高达368.5 nmol/L,缺乏昼夜节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1.1 pmol/L;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睾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