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既是一门技术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小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它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和施教对象,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一种被实践证明效果理想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34-02
  小学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技术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小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它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和施教对象使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一种被实践证明效果理想的教学方法,值得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推广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于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未知知识。比如在教学《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我先展示一幅漂亮的图片,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认为这幅图片怎么样啊?通过这个问题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来动脑、动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整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2.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带着问题去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给予合理的讲解。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来玩“钓鱼”游戏,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很多的疑惑,在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就会不停地向老师寻求答案,这时候老师再给于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
  3.适当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以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技能操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结果,来检验学生对所讲解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来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完成各种挑战,通过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来检验学生对鼠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創造教学情境,呈现学习任务。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讲解知识的话,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而主动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设计有趣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设计多个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鱼儿多多真美丽》一课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课部分我先展示一幅漂亮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漂亮吗?想不想也画一幅这样的画呢?学生很感兴趣,由此引出课题《鱼儿多多真美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引导确定问题,明确任务完成思路。
  由于任务设计中包含新知识,需要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各种工具方法来完成,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我抛出问题:怎样能钓到鱼?用什么工具来钓鱼呢?如果学生仅凭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是很难完成任务的。所以我提供了任务相关的导学卡和微视频等,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逐步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为学生完成任务指引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3.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完成任务。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小蜗牛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他为朋友们准备了很多食物,可他不知道该怎样分,请你们帮帮小蜗牛八十五分给他的朋友们好吗?这是一个综合练习,需要运用鼠标的单机、双击和拖拽的方法来完成挑战。基础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练习任务,但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这时就可以安排小老师来帮助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通过小老师的帮助,不仅让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小老师们还巩固了自己学到的知识。
  4.对任务完成效果进行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这个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当学习任务完成之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全班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点评,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还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效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需求,设计有效的、合理的进行设计,保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我设计第一个任务的时候以“钓鱼”游戏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玩钓鱼游戏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中的“选定工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重视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力求内容先进、形式新颖,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由易到难的编排,在《鱼儿多多真美丽》这一课中,我始终以“钓鱼”为准绳,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一个个探究活动中,灵活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的问题,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柳平.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40).
其他文献
城市独有的历史沿革、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构成了它的地域文化特色。无锡这座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江南名城将崇文重教、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等精神内核传承至今,需要将中华优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地方特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围绕地方资源引入初中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计算往往综合多个知识点,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解题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因考虑不足导致失分。以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
纵观近七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的元素周期律试题,从查目标、素材情境和设问方式三个角度进行试题分析,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极为必要。文章通过构建高中历史活动型课程,对如何培养
【摘 要】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就是一种创新的方式。数学教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相联合,更好地进行实验模拟教学,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给学生一种更为新颖,更加有趣,不会枯燥无味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新兴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也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石。但是,"物质的量"概念抽象,学生接纳相关概念的速度较慢,教师往往只是通过大量习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