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套路深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看到你的坚持,而不是你的愤怒!
  
  宝宝1岁之后,妈妈们使用“不”这个字眼的频率蹭蹭往上蹿。
  不许扔!
  不许抢!
  不许打人!
  不许没礼貌!
  不许动!
  其实拒绝完全不必那么生硬,在跟宝宝说“不”这件事上,套路,可以有!
  套路一:如果可预见的后果是:“说了等于白说”,不如不說。
  处于口欲期的宝宝,不许他吃玩具!
  带孩子下楼去玩,不许他疯跑!
  孩子没得到想要的东西,不许他哭!
  这种制止本身就违反儿童天性,不是不能说,只是说了也是白说,还显得自己特别不懂事儿,何必呢?
  套路二:换个思维,“不可以”变“可以”。
  正面管教中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弱化他错误的行为。所以:
  “不许打人”可以变成:“动手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用嘴说。”
  “不许大喊大叫”可以变成:“你这样妈妈耳朵会不舒服,可以恢复平时的音量吗?”
  “不许看电视了”可以变成:“这个拼图我怎么都拼不上,你要不要来帮我,一起玩拼图吧?”
  想制止某个行为的时候,说“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它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即便说“不”,也不要简单粗暴地命令:不允许、不可以!而是告诉他,不做这个,可以做些什么?用正确的行为去代替错误的。
  套路三:凡事都有前提,解释不要含糊。
  如果确实是不允许的,要跟宝宝解释清楚。很多妈妈看见自己家的孩子打人,或者抢别人玩具,就会赶紧上来制止:不许打人,不许抢玩具!
  但对于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限制太笼统了。
  不许抢玩具,当下的情况是成立的。但今后当他自己的玩具被抢走的时候,要不要抢回来?公共玩具轮到他的时候,可不可以理直气壮地争取?
  小区里不太相熟却也天天见面的大妈喜欢宝宝,想要抱抱他,宝宝没礼貌地对人家又踢又打。你警示他以后不许对大人没礼貌,那以后遇见坏人,你要不要他反抗?
  再说打人,如果孩子记住并遵从了“不许打人”这句话,那以后被别人打的时候,要不要还手?
  孩子慢慢长大,需要面对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别觉得那些复杂的情况可以等到孩子长大再去一一解释,再去教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很多行为和观念在初期一旦被限制和禁锢,长大就很难放回自由了。所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把客观原因讲清楚:
  因为这个是哥哥的玩具,所以你不能抢,就像你的玩具别人也不能随便抢一样。
  这是豆豆的奶奶,宝宝不能没礼貌,不想被抱抱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跟奶奶握握手?
  养育孩子早期,笼统的“不许”,越少越好。
  套路四:当心给自己挖坑,三思而后行。
  当一个人恼羞成怒的时候,特别容易给自己挖坑。
  比如,当宝宝乱扔玩具,而你阻止不了的时候,很容易撂这么一句狠话“不许再扔玩具!再敢扔,我就直接给你扔窗户外头去。”
  诸如此类的,还有再怎样怎样,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我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
  很多时候,在2岁的孩子面前,我们的情商真的就只有3岁。你当然不会真的那么做,最后自己挖的坑,自己还得咬着牙往里跳。这种坑挖多了,之于孩子,开始可能会被你吓住,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这些根本不会实现,你的话完全没有威信。之于自己,你会觉得不管放什么狠话,孩子都无动于衷,更糟糕的是,对于一些真心重要的,他们也充耳不闻,除了发更大的火,撂更狠的话,你也不知道还能干点啥。
  套路五:假戏演多了,不仅上瘾,还会成真。
  幼儿教育里有一句话非常出名,说拒绝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
  我亲自试过后才发现,这句话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好难做到,可能是我道行不够。
  对我来说,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敌意了。后来为了达到看上去很美的效果,我只好给自己的情商开了个挂,学会了“笑里藏刀”,是的,坚持就是刀,笑,不过是帮忙掩饰敌意。就比如最近的洗手事件。
  女儿每天放学都要在楼下疯跑一阵才回家,天气热起来以后,冰淇淋也就被允许了,回到家程序本应该是脱鞋——洗手——吃冰淇淋。
  刚开始的那几天,她脾气急得很,进家门一秒都不想等,直奔冰箱就要立刻去拿冰淇淋。
  让她先去洗个手,她真是一百个不情愿。其实每次我都想发飙,但我也知道冰淇淋对一个孩子的诱惑力。所以,就只好强忍着火气上演一出“笑里藏刀”了——
  “洗了手就可以来吃冰淇淋了。”(笑脸相迎)
  “我不,我现在就要吃!”
  “我知道你很想吃,可是手很脏,需要先洗手。”(继续微笑)
  “哇(开始哭)妈妈,我太想吃了,我等不及了!”
  “我知道你很急,你越快去洗手,就可以越快吃到哦。”(笑意加倍)
  “那现在去洗手,冰淇淋就在这等着你。”(乘胜追击)
  “好吧,你帮我看着它,别吃我的… …”
  “嗯,还用了香皂,又干净又香,冰淇淋在说,我已经等不及啦!快来吃我吧!”(大功告成)
  假戏演多了,不仅上瘾,还会成真。
  当你想给孩子建立一个好习惯的时候,初期的坚持真的很重要!每次都重复这么一大段话确实很烦人,但是,即便自己都觉得很假,也要坚持,因为规矩立下了,习惯养成了,以后就会很省事。
  至少,你不用整个夏天都追在他屁股后头,为回家第一件事是先洗手还是先吃冰淇淋这种小事争执和发怒。
  拒绝孩子的时候,让孩子看到你的坚持,而不是你的愤怒!
  很多人都表示当了妈都不敢说话了,说重了怕给娃留下心理阴影,说轻了又觉得不管用。
  不知道怎么跟宝宝说“不”的,不如试试这几种方法,也许你就会发现,宝宝真的变听话了!
其他文献
积木、乐高、雪花片、磁力片……建构类玩具琳琅满目,常常让妈妈们很困扰:积木是否需要买?买多大的合适?雪花片多大的孩子可以玩?磁力片那么贵,真的需要买吗?  其实,这些建构类玩具都有年龄要求。  3岁内,没有真正意义的建构游戏 3岁以内的孩子更为明显地对于建构材料本身感兴趣。所以,你会发现孩子经常出现扔积木的现象,或者喜欢把搭好的积木推倒。他心中没有一个具体的搭建目的,游戏的乐趣就在于扔、搭、推之类
难道就没有和颜悦色、两相愉悦的沟通途径吗?说服一个浑身是刺、一碰就炸的小屁孩,为什么就那么难?  对立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大哭大闹是一种,拒绝沟通又是一种,针锋相对也是一种。许多家长发愁的点在于:明知道孩子这样不对,可一旦把他往正确的方向掰,就变成了对立关系。    难道就没有和颜悦色、两相愉悦的沟通途径吗?说服一个浑身是刺、一碰就炸的小屁孩,为什么就那么难?  别急,另一位达人马上出场——心理学家
【摘要】自1991年独立以来,回归欧洲、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是乌克兰历届总统和政府的首要目标。但是,与欧盟的谈判旷日持久,尚无结果。与此同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既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着多方面的现实依赖因素。俄罗斯致力于将乌克兰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和欧盟对乌克兰的前途无法达成共识。这是处于俄与欧美地缘战略博弈夹缝之中的乌克兰无法回避也难以解决的地缘政治窘境。处于夹缝中的乌克兰想东西兼
一个汉字,一朵浪花;成千上万个汉字,汇成江河。这汉字的江河,从先民刻画甲骨的刃下,留到孩子们刷屏的手指间,从千仞岩壁,流到印刷机的滚筒下;这汉字的江河,从《汉语大辞典》第一卷开头的“一”字,流到第十二卷最末尾的“”字,从我们日子每年初一黎明的呼吸流到大年三十深夜的梦中;这汉字的江河,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也流动在我们民族与其他民族对话的嘴角与耳畔。  古老的孝子故事,也正是通过这汉字的江河,流过了
温暖2013,我们用最喜庆的方式记录这个全新时刻的到来。  历时30天,《孩子》杂志和米豆相册网站(http://www.miidooo.com)举办的新年宝宝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感人、有趣的小故事,与其说是评选,倒不如说是我们这些大人们被宝宝感动的一个过程。现在,就让这些入选的可爱孩子化身成吉祥的使者,在新的一年里为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聪明宝宝  姓名:孙菲阳
先画出螃蟹圓圆的壳,然后添画大螯、眼睛和脚。    壳上面可以画你喜欢的花纹。    再给螃蟹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试着学螃蟹走路,哈哈,你走对了吗?
酷暑盛夏,宝宝因为身体还没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很容易中暑和患夏季热。预防胜于治疗,爸爸妈妈应该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合理安排一些有效的降暑措施,让宝宝安然地度过炎炎夏日。那么,究竟该怎样预防和护理中暑和夏季热呢?    锦囊一:谨防中暑    宝宝中署的早期迹象为容易口渴、身体乏力、虚汗不止。若宝宝开始面色发红皮肤干热,体温升高,表示已经有轻度中暑。若面色苍白,不吵不闹、呼吸加快,则要及时就医
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而我国的年轻家长对孩子太娇宠,使这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为了引
学前识字并非越多越好  记者日前在采访时听到教育一线的教师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即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发现,班上有的新生已经认识两三千字了,有的孩子甚至已学过一年级的课本,而有的孩子只认识几个字,参差不齐的识字水平不但给小学教学带来困难,而且认字多的孩子听课往往精力不集中。有专家认为,这是学前教育的误区,弊大于利。  毛毛上小学前是一所双语幼儿园的“小明星”,认识1000多个汉字,学了不少英语会话,是
1.大衣这样放在面前。    2.雙手插进袖管。    3.将大衣举过头顶。    4.自己会穿大衣啦!  小提示:书包也可以这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