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缔组织疾病的免疫荧光带试验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SLE患者的临床上正常皮肤切片,用直接荧光抗体方法检查,常可在真皮――表皮的接合处见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带”的沉积,此种方法称之为“免疫荧光带试验”。在其它风湿性综合征中的正常皮肤很少发现为阳性,因此阳性试验在确诊SLE时是有价值的。复合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具有类似SLE、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的指征,一般认为它和SLE相比有更好的预后,但有时不易和SLE相鉴别。本文目的是企图通过免疫荧光带试验来鉴别这二种疾病。

其他文献
近来发现口服锌剂对治疗肠病性肢端皮炎有效,这一发现在该病的治疗上以及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肠病性肢端皮炎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前对分子缺乏的性质不太清楚.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52岁,女性患者,脸部有瘙痒性皮疹数周。内用去炎松和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进步。检查见脸、颈部有数个直径2厘米的红斑性环状微高起的皮疹,中心有糜烂,有的损害复有浆痂。外用抗菌素治疗,一周后皮疹仍继续发展。复诊时发现皮疹呈广泛性,许多新的损害与面部相同,并见红斑基础上有小水疱和破裂的大疱。活组织检查,见表浅棘层松解性水疱,真皮上部少许淋巴细胞性炎性浸润。水疱内无炎性细胞。
本文报道4例膝关节球孢子菌性滑膜炎,其中2例在出现膝关节的症状前,经痰培养及皮肤组织活检证实有肺部及面、躯干部皮肤的球孢子菌感染,另2例为原发性,在明确诊断前分别有关节症状16年与2年之久。临床症状:患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腔渗液、活动度受限、局部皮温不高,症状可呈间歇性。诊断:如患者有播散性球孢子菌病病史,当出现关节渗液时应立即想到滑膜感染的可能。但如病史阴性,亦无其他部位活动性病变,要作出
期刊
疥疮的流行以30年为一周期,在一次流行结束与下一次流行开始之间有15年的间隔,一次流行通常持续大约15年。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最近一次流行开始于1964年,到1979年应当减轻。近几年在美国的城市和农村疥疮也在显著增加。疥疮周期性的发病的原因仍然还不知道,但是有说服力的资料提示免疫学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迟发超敏反应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并提出下列事实为证:1.第二次感染疥疮(实验诱发或自然发生的)对较少的
期刊
本文叙述用钝性器械处理跖疣的方法,可容易和彻底地除去疣组织而且创伤和出血较少。只经一次处理的治愈率是85%,凡经一次处理而不愈者均按失败判断。随访期平均为10个月(最少6个月)。
期刊
作者报道用氮芥治疗一例蕈样肉芽肿。男性,63岁,病期5年,皮肤损害广泛。二侧腹股沟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肿大非常明显。无内脏转移。皮肤和淋巴结活检均证实此病诊断。
前列腺素E1能降低由组织胺和木瓜酶引起的痒的痒阈。本文作者研究了20例(男女各10人),方法如下:两侧前臂洗净、擦干,在每侧前臂屈侧表面轻轻划4个1平方厘米的划痕,避免出血,其中两处敷以1平方厘米大小的、曾在浓度为每毫升1微克的前列腺素E1中浸泡过的纱布,留置30分钟。另两处作为对照,敷以曾在磷酸盐缓冲盐水中浸泡过的纱布。将用前列腺素的和用盐水的部位配成两组对比。去除纱布后5分钟,一组用1:100
作者研究了小鼠进行麻风杆菌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的效果。疫苗经皮内注射于小鼠右腹部或左足垫皮下。每只小鼠的剂量麻风杆菌疫苗是3106,卡介苗为1107。在接种疫苗28天后,用麻风杆菌的小鼠传代株由右后足垫进行攻击。在187天达平顶期时,每组用8只小鼠的右后足垫进行麻风杆菌的菌计数,90天后重复一次。
类固醇治疗的并发症是众所周知的,但它在肝功能衰竭病例中可能产生更大的危险性没有被足够认识。本文报告3例皮肤病伴有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外用类固醇或小剂量全身类固醇治疗发生了严重的副作用。3例患者年龄在45~55岁之间。前2例曾患有广泛的银屑病,并伴间歇性红皮病,病期分别为30年和8年。对馏油及蒽林不耐受,而外用大量浓的氟化类固醇(每天100克以上),治疗3~4年。例3患顽固性湿疹已12年,对外用类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口服氨甲喋呤治疗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3次都引起疥疮复发的情况.患者,13岁女孩,因中度贫血住院治疗,确诊为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曾用强的松龙、长春新碱、天门冬酰胺酶等治疗,缓解很快.治疗期间曾用过3次氨甲喋呤而发疹.第一次口服氨甲喋呤(MTX)20毫克,每日一次,连续4天.完成疗程后约3天后同时发生齿龈内侧面的小溃疡及躯干、手臂很小的丘疹.未经特殊治疗,7天内即自愈.第二次日服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