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置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的文学名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针对文学名著类课文,教师要学会巧妙设置冲突,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入情入境、联想再造、对比阅读等方法来提升学生对于名著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置冲突;刻画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17-01
  《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名著《水浒传》,文章人物描写细腻逼真,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面对这样优秀的選文,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让不同的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与鲜活的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地使用教材。
  一、入情入境,质疑问难
  创设情境一直是新课程标准所推崇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饶有兴致地学习课文。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让学生看看图片,说说他们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表示林冲看着十分霸气,眼神有些凶……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对学生说:“现在,你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林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样走进文本,让学生伴随着问题去思考,学生就能够有目的地去阅读,知道自己在阅读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也会重点关注人物形象与性格。当学生略读了一遍后,教师再进行提问:“课文中除了林冲,还出现了哪位人物?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再次阅读,自然对文中的另一位人物——洪教头产生了印象,也纷纷找到了相应的句子:
  “挺着胸脯,歪戴着……”的是洪教头。
  “不敢不敢”的是林冲。
  学生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进行分析,为后续理解人物冲突埋下了伏笔。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阅读的同时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联想再造,移情体验
  故事情节是推动人物性格的催化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对于两人对打的场景用了许多的文字进行刻画,将二人的矛盾不断夸大,人物的性格也在情节的推动中逐渐明朗。假如说学生在阅读前面部分内容时还无法准确分析二人的性格,那么在读到两人的冲突时,对两人的差距就立马清晰了。
  【教学片段】
  师:“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在这一句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洪教头十分恨林冲,一心想将林冲杀死。
  生2:我发现这一场争斗洪教头是迫不及待的。因为他一直在挑衅林冲。
  ……
  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3:我是从“恨不得”这个词当中发现的。我看到了洪教头十分的无理、狂妄,而且特别想要杀死林冲。
  生4:我是从“吞”这个字发现的。一般我们形容动物才会说一口吞了什么东西,但这篇课文中将其用来形容洪教头与林冲的争斗,我觉得洪教头很可怕!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有头有尾,从开始见到林冲,到洪教头对林冲的不服气,接着不断挑战,到最后洪教头灰溜溜地走开,可谓是一波三折。文章正是有了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才使得二人的矛盾与冲突十分鲜明,也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二者的不同。
  三、对比阅读,延伸拓展
  如果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感受水浒中这些人物的不同形象,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活用教材,并进行适当延伸。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还要通过阅读去分析《水浒传》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为习作增添光彩。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中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演绎,看看影视作品中的演员有没有演得如小说一般入木三分。学生对于观看视频充满了兴趣,看到电视剧中演员演的与书本中不一样时还会指出哪里不同,对于演得好的部分也会很有感触。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从另一层次学习到了人物形象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这时候教师再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也来写一写自己认为十分有趣的人。学生在学习了“吞”“恨不得”等词语后,也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让自己身边的人物在作文中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由《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中我们能够感知,对于小说教学,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本就充满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扩大化,不单单局限于教材中的故事,而是跳出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这都需要教师仔细地去研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冲突,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再度兴起蔓延,并且愈演愈烈。本文回顾读书无用论的历史发展,分析读书无用论的出现和存在因素,揭露读书无用论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提出改变时下这种读书无用思潮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 就业难 素质教育    2009年4月18日,据统计,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抬上了桌面。反观近几年来的情形,这样的事情在报纸、网络上已是屡见不鲜。读书真的无用吗
[摘 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文字的形式准确、优美地表达出来,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学定教的写作教学倡导因材施教、回归生活、情境课堂和阅读拓展。从这几方面入手,能够突破习作教学的障碍,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以学定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12-02  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以教师
[摘 要]思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思促辨、以辨明思、思辨互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思辨中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辨;数学学习;深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34-01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只有单纯的思考,而没有对数学知识的
[摘 要]研究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是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的重要前提,而课堂中的提问与反馈是教师展开并推进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对18节小学数学录像课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对学生想法的反馈表现以及课堂提问发现: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启发,没有引导学生发问;新入职教师不懂得如何把学生的回答纳入教学之中;在学生出错之后,新入职教师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给予纠正与引导……因此,新
一、寓教于乐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繁多的公式定理,学生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老师若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编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记自然数e=2.7182818……,可用谐音:凉点吃,一把两把一把。弦曲线的平移问题可编口诀:左 右-,上 下-。众多诱导公式可概括为:奇变偶不变,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不受重视,且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是广大音乐教师较为烦恼的课型。要解决学生不会合唱的问题,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教师需对自身、教材和学生进行系统分析,树立阶段目标,运用游戏法进行合唱教学,使学生克服对合唱的畏难情绪,感受合唱的魅力。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课程;梳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
[摘要]繪本是学生普遍喜爱的阅读材料,可以较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因此,在英语自主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内容精彩、形式有趣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绘本;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8501  绘本是
[摘要]本文简述了日本儿童学的提出过程,介绍了日本东大阪大学设立的儿童学专业课程概况,总结了日本东大阪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儿童学研究和儿童学专业课程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学;儿童学研究;儿童学系;儿童学专业    一、日本儿童学的提出    (一)儿童学的提出  “儿童学”一词,最早在英语中拼写为paidologie或paido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两能”发展为“四能”,旨在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四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關键词]小学数学;低年段;培养;解决问题;四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源于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原来课堂的接收者变为参与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正是因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学校常规检查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