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而声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就解放天性在中学声乐教学当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力求通过教学手段解放学生的天赋,进而实现对孩子潜能的发掘,使学生在声乐学习当中更加自信。
关键词:中学 声乐教学 解放天性
一、“解放天性”在中学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据权威调查表示,人脑潜能还没有得到彻底开发,有关于“天性”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在艺术领域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将“天性”融合进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创作首先是整个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完全集中,这不仅包括视觉和听觉,而且包括人的所有的五觉。”[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当时表演形式以及演唱者僵硬刻板的表演状态非常不满,他认为演唱者表演索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和谐、张弛有度的创造性肢体语言,必须充分挖掘艺术者的“天性”,才能让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中学声乐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的发声练习等都表现的非常流畅和自然,一小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还能纯熟的表演。但是一到考试阶段,由于紧张或者不自信等各种原因,学生们普遍表现为发音不准,对曲目拿捏不好等现象,特别是声音张力不够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比比皆是。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笔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总会有着不自信的心理,觉得唱不好或者不好意思去唱,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表现的就愈发明显了。这种压力和负担也是束缚学生“天性”的枷锁,使学生在声乐教学与演出当中很难实现思维与表演的和谐自然。因此,在声乐表演当中就必须注重对解放“天性”的训练,挖掘学生自身的“天性”潜能,进而使声乐教学中“天性”的释放与表演能够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两者的自然和谐。
“天性”让音乐表现更具张力,声乐本身的创作与“天性”密不可分,拥有“天性”的创作作品充满灵性,不但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特质,同时在声乐表演当中更加自然和谐,能够声乐所要表现的主体内容演绎的更为突出。在即兴创作中,“天性”创作更有着与其他创作在灵魂上的区别,这也使得中学声乐教学当中解放“天性”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声乐教学“解放天性”的途径
1.提升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
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声音表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就有可能在音乐表演中超常发挥。在中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天赋都各有差异,发声器官也存在的较大的不同,因此每一位学生所表现的张力和声音效果也不尽相同。
教师在教授声乐课的同时,必须提升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学习新的曲目。[2]如学生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曲时,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这首歌的本质内涵,这时候教师却对其唱的好的方面表示鼓励,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歌唱欲,切忌在实际教学当中出现训斥、埋怨等情绪,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声乐教学中将“解放天性”融入进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反对消极教学方式的不当运用,才能更多的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发挥自己的潜能。
2.培养演唱者的自由状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现如今的中学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处于“教”的状态,过于主动的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朝什么方向走,而不是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想象去领会知识。因此,在中学声乐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一名好的演唱者不仅仅需要一副好的嗓子,还要具备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能够让他们充分的释放天性。通过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学生会进而产生联想,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对《共和国之恋》的歌词进行理解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这首歌怎么唱,或者是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而是通过一些背景指引,让学生们先进行一番发言,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这首歌曲。如果学生理解的有所偏颇,教师可以再融入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通过不断的想象,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感悟,“天性”才更容易得到释放。
3.加强演唱者的舞台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在中学声乐教学中,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片面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学生声乐的技能,而忽视了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基础教学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演唱者的艺术能力和心理素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样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技能而无舞台素养,不利于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因此,教师要想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天性”,就应当多给学生们在台上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学的学生缺少舞台表演经验,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表现的较为自然,但是面对观众时却会感到羞涩。这时,教师就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直到学生们在台上能够自由流利的表达情感时,就会放下心中的包袱,天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就展露出来了。
三、小结
在中学声乐教学当中解放天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教学手法与侧重点方面要有所差异,在教学前要积极探讨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声乐基础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解放天性让学生自身得到不断提高。只有当声乐教学与声乐训练在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之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唱的基础和要点。
参考文献:
[1]苏建华.解放天性对戏剧表演的意义初探[D].北方音乐,2010,(08).
[2]梁靓.浅谈中学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1,(10).
关键词:中学 声乐教学 解放天性
一、“解放天性”在中学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据权威调查表示,人脑潜能还没有得到彻底开发,有关于“天性”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在艺术领域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早将“天性”融合进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创作首先是整个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完全集中,这不仅包括视觉和听觉,而且包括人的所有的五觉。”[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当时表演形式以及演唱者僵硬刻板的表演状态非常不满,他认为演唱者表演索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和谐、张弛有度的创造性肢体语言,必须充分挖掘艺术者的“天性”,才能让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中学声乐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的发声练习等都表现的非常流畅和自然,一小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还能纯熟的表演。但是一到考试阶段,由于紧张或者不自信等各种原因,学生们普遍表现为发音不准,对曲目拿捏不好等现象,特别是声音张力不够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比比皆是。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笔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总会有着不自信的心理,觉得唱不好或者不好意思去唱,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表现的就愈发明显了。这种压力和负担也是束缚学生“天性”的枷锁,使学生在声乐教学与演出当中很难实现思维与表演的和谐自然。因此,在声乐表演当中就必须注重对解放“天性”的训练,挖掘学生自身的“天性”潜能,进而使声乐教学中“天性”的释放与表演能够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两者的自然和谐。
“天性”让音乐表现更具张力,声乐本身的创作与“天性”密不可分,拥有“天性”的创作作品充满灵性,不但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特质,同时在声乐表演当中更加自然和谐,能够声乐所要表现的主体内容演绎的更为突出。在即兴创作中,“天性”创作更有着与其他创作在灵魂上的区别,这也使得中学声乐教学当中解放“天性”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声乐教学“解放天性”的途径
1.提升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
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声音表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就有可能在音乐表演中超常发挥。在中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天赋都各有差异,发声器官也存在的较大的不同,因此每一位学生所表现的张力和声音效果也不尽相同。
教师在教授声乐课的同时,必须提升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学习新的曲目。[2]如学生在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曲时,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这首歌的本质内涵,这时候教师却对其唱的好的方面表示鼓励,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歌唱欲,切忌在实际教学当中出现训斥、埋怨等情绪,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声乐教学中将“解放天性”融入进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反对消极教学方式的不当运用,才能更多的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发挥自己的潜能。
2.培养演唱者的自由状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现如今的中学声乐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处于“教”的状态,过于主动的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朝什么方向走,而不是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想象去领会知识。因此,在中学声乐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一名好的演唱者不仅仅需要一副好的嗓子,还要具备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能够让他们充分的释放天性。通过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学生会进而产生联想,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在对《共和国之恋》的歌词进行理解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这首歌怎么唱,或者是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而是通过一些背景指引,让学生们先进行一番发言,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这首歌曲。如果学生理解的有所偏颇,教师可以再融入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通过不断的想象,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感悟,“天性”才更容易得到释放。
3.加强演唱者的舞台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力
在中学声乐教学中,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片面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学生声乐的技能,而忽视了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基础教学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演唱者的艺术能力和心理素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样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技能而无舞台素养,不利于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因此,教师要想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天性”,就应当多给学生们在台上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学的学生缺少舞台表演经验,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表现的较为自然,但是面对观众时却会感到羞涩。这时,教师就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直到学生们在台上能够自由流利的表达情感时,就会放下心中的包袱,天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就展露出来了。
三、小结
在中学声乐教学当中解放天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教学手法与侧重点方面要有所差异,在教学前要积极探讨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声乐基础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解放天性让学生自身得到不断提高。只有当声乐教学与声乐训练在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之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唱的基础和要点。
参考文献:
[1]苏建华.解放天性对戏剧表演的意义初探[D].北方音乐,2010,(08).
[2]梁靓.浅谈中学声乐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