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蓝诗玲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这篇经典短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第二篇白话小说.1919年4月,《孔乙己》在《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发表,后来编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2009年,由英国翻译家、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所译的《鲁迅小说全集》出版,《孔乙己》收录其中.蓝诗玲译本的出版距离《孔乙己》的初次发表正好九十年.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从亚洲到欧洲,蓝诗玲是如何向西方读者再现《孔乙己》的魅力的?文章重点研究《孔乙己》蓝诗玲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不仅要在国内进行传播,同时也需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少数民族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走出去”的过程,也是学术之间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摘要的英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类论文摘要的英译,探讨了此类论文摘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19世纪90年代,国际译学界引入社会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众多学者从各种视角研究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促进了社会翻译学的发展.《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这一新兴译学领域的起源与发展、理论体系与研究的视角、对象、方法和成果,呈现出中国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全景盛况.
儿童文学名著重译本的不断出现给人们带来一个思考:重译有必要吗?重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文章拟从博弈论的视角来探讨儿童文学名著重译的三原则,即缩短与原文作者的差距,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超越前译者.
情感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情感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学习英语时存在的一系列不良情绪.文章首先阐述了情感教学的内涵、原则,其次分析了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问题链是一种对整个课堂提问的统筹设计思路.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为导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看似复杂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有整体性、逻辑性,关联性的问题或者问题情景.文章将从问题链的含义和类型,当前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问题链设计的原则,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国内高校学生在英语命题作文写作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可以根据其在课堂及考试中的表现,从命题作文的四大基本步骤出发,分析实际教学和写作实践(主要是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将题目“公式化”、强调表述清晰等方法将问题一一击破,进一步改善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被长期忽视的位置,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在日常翻译练习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翻译腔和中式英语,而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文章旨在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模块通过设计、构建与实施,以期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重新认识大学英语课程中翻译的重要性及翻译能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的纵深发展之下,诸如机器翻译或将取代人工翻译之论调甚嚣尘上.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对比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各自优势与劣势,并得出结论,即机器翻译会取代人工翻译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伪命题,人工翻译在译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共情能力以及再创作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机器翻译始终都应是人工翻译的补充,永远不可能凌驾于人工译者之上.翻译工作者们应当经受住来自科技的考验,积极寻求一条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让科技为翻译所用.
实例工程图纸综合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重点实训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及计算钢筋下料能力,贴合工作岗位.文章以该课程为例,挖掘任务内涵,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职业素养及生产安全责任意识等思政教育,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大学英语课程一流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重在建设具有传播人文教育能力的教学队伍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校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让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好地落实英语课程思政.文章就相关理论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英语一流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