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应用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患者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发生时相以及相关因素,从而探索降低或避免ATO致心脏事件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TO治疗资料完整的APL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白血病MICM分型标准,即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型,ATO剂量为0.16 mg·kg-1·d-1,诱导、复发后再诱导应用ATO中位时间28 d,巩固治疗每疗程14 d。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用药前后参数变化。

结果

入组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中位年龄44岁,中位治疗次数11次,诱导治疗及复发后再诱导治疗82次,巩固治疗170次。根据诱导治疗前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27例,低危组14例。接受ATO治疗中QTc延长发生率23.8%,QTc较用药前延长(20.38±7.1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90 g/L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21.3%,HB<90 g/L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35.1%。诱导治疗中HB<90 g/L发生率59.7%,QTc延长发生率46.3%,巩固治疗中HB<90 g/L发生率4.7%,QTc延长发生率为12.9%。乳酸脱氢酶(LDH)正常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21.4%,LDH升高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42.9%。用药前心室率与QTc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52,P=0.015,用药后心室率仍与QTc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30,P=0.000。

结论

应用ATO治疗APL,中重度贫血患者更易出现QTc延长,在诱导治疗期间此现象更为突出;LDH水平升高者QTc延长发生率高;用药期间心室率与QTc具有相关性,通过降低心室率可控制QTc延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技术(SmartPatch)对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到阜外医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的71例患者,男39例,女3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9.35±17.27)岁,用SmartPatch记录14 d心电数据,同时在第1天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软件回放分析,比较房颤事件的检出率、房颤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VOT)心外膜不同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及其差异。方法研究纳入2010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243例VOT心外膜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患者,根据有效消融靶点X线影像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3组:①心大静脉远端(DGCV)组,②肺动脉窦(PSC)组,③主动脉窦(ASC)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