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唯物史观研究的新境界——为纪念恩师叶汝贤先生而作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是在同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斗争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害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从人类永续生存的政治高度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解答时代课题.对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其蕴意在于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历史主题,以社会
以往我们将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解为对外在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哲学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种自由观其实是斯宾诺莎的自由观,这种自由与必然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德国古
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和负面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为先进文化发展提供了启示。这
社会实践是邓小平文化观形成的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大胆开放,发扬民主,健全法制,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文化观的基本内容。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邓小平曾指出,农村稳定直接关系到全国稳定性。所谓农村稳定,其核心内容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实现、思想形成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在应该如何加强农村稳定性这一问题上,邓小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两大成果,即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一方面发挥了主体能动方面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忽略了感性环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寂寞”的成因出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再分析,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了
靠什么去管理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政党,靠什么去管理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结论只有一个——既靠教育,更靠制度. 32年前的8月18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学习研究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实践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对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