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思绪 生成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案例
  片段一
  伴着《原野牧歌》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看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绵延起伏。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真像绿色的大毯子,让人赏心悦目。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时而吃草,时而歇息,时而追逐嬉戏。羊群在不停地移动,因此我认为它不仅像白色的大花,还像一条银蛇,还像夜晚大海中的航灯。
  师:你的想象比老舍先生还要丰富,经你这么一描述,草原的景色更美了。
  片段二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在老舍先生眼里,草原是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如果请你来描绘,你准备怎么画呢?
  生:我想画上湛蓝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白色的羊群,还有忠厚老实的老牛。
  师:这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草原风光图啊!那用什么技法去表现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自读自悟)
  生:我认为应该用宣纸、毛笔和中国画颜料来表现,只有用中国画的渲染技法,才能画出小丘那柔美的线条和辽阔的草原。
  师:你不仅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还知道许多课外的知识,真不简单!这幅画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生:草原风光。
  生:草原恋。
  片段三
  指名读:“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我们不仅要品读文字,还应留心标点符号。标点不只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和语气,还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在这里,老舍先生用了感叹号,这感叹号里又包含了什么呢?请大家用心去读,好好品味品味。
  (学生自由读)
  生1:从感叹号中,我体会到了惊讶。老舍先生在长途旅行中,看到了无边的草原上出现了一条迂回的河流。当时一定是特别吃惊。
  生2:从感叹号中,我读出了惊喜。因为有了河,就会有人和牲畜,也就意味着马上要到达目的地了,就要见到蒙古族同胞。老舍先生怎会不欣喜万分呢?
  师: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感叹号竟蕴藏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同学们,在读书时,要留心它们;在写作时,更要学会使用它们。
  片段四
  齐读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生:老舍先生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迎客的蒙古族人们?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讨探讨。
  (自学后。小组内交流探究)
  生:我认为首先是形状很像。欢迎的人们出现在弯弯的小丘上,远远看上去,就像彩虹。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棒了!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欢迎的场面之美、之壮。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也领略了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
  教学评析
  四个不同的比喻句,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透过教学现象细细品味,发现不同的案例背后体现着同样的教学理念:真实的阅读是自由的阅读,是想象的天地,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释放。
  1,快乐、诗意
  教师应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画面去营造出一种自然美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和谐温馨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情感自然地流淌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彼此敞开胸怀,共同沉浸在语文的韵味中。任语言之水拍打心灵,任遐想和奇思飞扬,任美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快乐的诗意的教学,正是语文课艺术魅力的所在。
  2,朴实、真实、扎实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朴实、真实、扎实。简约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简约的方法便是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体味文本,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再现课文情境,感受蛰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获取精神享受,实现知识建构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书名:文化取向的文言文课程内容重构  作者:童志斌  出版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44491143  定价:59.8元  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都以提升文言阅读能力和学习文言知识等实用取向为主导,甚至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直接降格为文言语法知识和写作技法的解析,严重忽视了体制、章法等文言文特有的辞章元素,使得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附庸为应试阅读和写作的“套
张赛琴,原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校长,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生活作文教育”课题组长。运用“现场演示教学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轻松松地学会摄取生活素材,快快乐乐地掌握写作技能,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出现了积极、生动的态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确立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成为老师们谈论最多的—个话题。2005年8月,我开始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课改实验。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我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困惑之一: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刚刚开始教学时,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完成识字任务。实验教材最
【摘要】“义理说”是姚鼐重要的创作主张,即创作坚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此说可作为解读《登泰山记》的重要依据。运用“考据”,梳理文章的游踪;依据“辞章”,品味文章的语言;探寻“义理”,品读文章的主旨。这是化用“义理说”探索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义理说,《登泰山记》,游记散文,教学  姚鼐在《复秦小岘书》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趣而同为不可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围绕“成长”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以教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追寻名人足迹”、“讲述身边故事”到最后落实到反思自己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汲取智慧,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朗读、复述、表演、诵名言、说赠言、写感言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展示、交流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
所谓小组活动,就是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它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强调要不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然而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小组活动更具高效性?我想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放”——小组活动实效性的基础    1.教师放手,学生放胆  小学生
情境化考查正成为当下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这种考查起初是在个别试题、部分试题中探索,現已发展到在一个完整情境中设计所有试题,2019年浙江嘉兴中考卷即是如此。该卷在情境创设、活动设计与典型任务构建方面作了探索,对语文情境化考查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以嘉兴卷为例,对中考语文情境化考查作理性审视。  一、情境及其与语文教学、考查的关系  情境是指人、事、物在具体场合呈现状态的总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杜
一、农村小学低段识字困难重重    新课标的实施,在我们这儿已接近两年了,两年当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困惑,其中广大教师反映最强烈的要算识字教学方面了。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认写1600-1800个汉字。以二年级的下学期为例,包括会认和会写的字共有700个,按100天算,每天就要学习7个汉字,这能完成吗?不少老师发出感慨:识字量太大了!有些老师甚至认为,这是修订《课标》的专家没有深入调查而主观规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根据课标上述精神,作文评改课重在交流评析,解决“怎样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欣赏”、“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