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融合”观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对话与理解实现“视界融合”。本文阐述了“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从“视界融合”观的角度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迁移创新,提升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视界融合;阅读教学;生本对话;师生对话;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过晶,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中。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从阅读文本出发,强调学生主体性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使每位学生的阅读动机、思维空间和语言表达达到最大程度的释放,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阅读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 “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2004)解释学理论的核心。视界(Horizont)指的是理解的起点、角度和可能的前景。 视界是一个不断形成与变化的过程,它永远都不会固定,我们的视界是同过去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视界与传统的视界不断融合的過程,理解的产生和出现便是这两种视界的交融,这就是所谓的“视界融合”。
  教学中的“视界融合”是在对话处境中展开的对文本的理解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简单过程,而是师生的知识、智慧、经验、认识能力的相互碰撞、融合,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情感与体验,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顾吟园,2013)。
  正如杜威(1990)所言,“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可见,教学中“视界融合”不仅仅是师生双方在知识界面的反思和超越,更是双方知情意在整合、交融中共生共长,使双方在对方的接纳中得到自我的肯定,并产生成就感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将迁移到双方的精神生活中,并将影响人的一生。正因如此,师生的生命本性得以展现,通过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生命的成长。
  三、 “视界融合”观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本文以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Project ——“To phone or not to phone”为例,呈现如何在“视界融合”观下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1. 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 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文本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点,以文本的主题挖掘整合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得以渐进性地融合发展(廖春风,2019)。教师在引导生本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关照,进而相互支持、协调发展(朱小蔓、王坤,2018)。
  [教学片段1]
  在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1 Project ——“To phone or not to phone”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标题(图1),提出如下两个问题:Which famous play does the title remind you of? Which type of writing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学生通过阅读标题给出答案:The passage belongs to an argumentation.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解读标题,学生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预测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因为标题“是否要打电话”是个选择疑问句,所以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同时,它也标志着本文解读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立场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以标题为指引,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为支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在与文本的交往中积极思考,带着期待和好奇认真阅读。标题解读能帮助学生把握全文主题、预测文章的体裁和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片段2]
  在解读完标题和文体后,学生浏览全文,解读文本结构。它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加深学生对文本信息和主题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教师借助表格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表1)之后,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收获个人体验,实现互动交往。
  [设计意图]
  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表层信息后,引导学生剖析文本结构。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美国,the Amish教派的人拒绝使用现代科技;第二部分是现代科技尤其是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弊端;第三部分是作者认为现代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益处。通过分析梳理本文结构,教师带着学生根据框架理顺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行文的逻辑和发展脉络,把学生的阅读认知引向深处。学生与文本对话中的体系化梳理,是学生思维能力从初级认识逐步过渡到高级认知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黄建良,2018)。
  2. 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打破“教”与“学”的割裂,在相互理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开放和倾听、相互沟通和交流。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开放阅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在阅读、理解、反思、对话的不同声音中,形成立体理解的界面,发生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理解他人,以开放的精神包容世界,最终达到“视界融合”。   [教学片段3]
  本文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既有契合处,又有矛盾处。契合体现在文本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矛盾体现在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态度与文本存在差异。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差异,引导学生讨论现代科技的利弊,让学生用一分為二的观点辩证多元地看待科学技术与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
  教师先让学生讨论“现代科技是否利大于弊”,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对现代科技的态度”:Are advantages really grea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s of modern technology?
其他文献
合肥人说话声如同高音喇叭,不仅会大声播报自己家三五十年的家事,甚至连七大姑八大姨的陈年往事,也一一晒出。  龙虾便宜的时候,合肥人像吃花生一样吃龙虾;近年来龙虾价格暴涨,合肥人仍像吃花生一样吃龙虾。  许多年以来,合肥人一边是“龙虎豹”层出不穷,一边是严重缺乏文气。  在合肥生活了很多年,总有人会问:合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笔者的回答是:随意、粗放,外加包容。的确是这样,合肥这个城市,包括合肥人,他
【摘要】汉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体现着人民生活方式、思考行为与文化状态的变化,表现出国人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对于异语读者来说,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其了解中国的一个崭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国际友人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当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英译现状,并对其英译的主要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词缀法、拼接法、其他译法)举例说明。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通过优化研发教材、改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创新学业评价机制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参与意识,切实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教学建议  【作者简介】谢金廷(1987-),女,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英语教师。  随着时代的
【摘要】 外语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外,还要融入思政元素,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本文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省级一流课程《英语阅读》中思政元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实现路径及考核方式改革,旨在高效推进外语类课程思政教育的进程,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王静(1984-),女,
有时候,大城市与好风景的距离并不遥远。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驾车出发,一路西行,两个多小时后便能抵达芦山大川河景区。  也许是时光的美好沉淀,也许是上天的有意眷顾,“养在深闺”的大川河景区,既带着水的温婉动人,又不失山的俊秀坚毅,曼妙韵味足以让人倾倒。  在悠远的岁月里,生命在大川河蓬勃、激扬,繁衍至今,而这趟含义隽永的旅行也记录下了人们对自然的膜拜、对生命的礼赞。  宁山静水,在这里躲避都市喧嚣  
【摘要】英语学习的育人功能之一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多个角度的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在设计思维理念下运用多种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构建一个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尝试深度思考,敢于使用英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
【摘要】作为自足体系,语言可以被习得、保持、迁移和干扰,同时也可以被忘却和磨蚀。所以,语言磨蚀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和语言保持的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语言磨蚀研究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期才刚刚发展起来,针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探讨对于现代高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将主要分析语言磨蚀理论以及相应的高中英语教学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
【摘要】面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积极推进学生话语权的构建工作,有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与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方法,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构建为研究问题,探究了有效构建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杨硕(1985-),女,汉族,江苏镇江人,云南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一柄双刃剑,给传统教学模式下小语种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一定冲击。本文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跨学科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升小语种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语种;教学能力;跨学科  【作者简介】王静,吕梦冉,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亦然,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
地里挖出钢盔甚至枪炮、炸弹,这对于瓜岛农民来说  就是平常的事。  据后来统计,交战双方在瓜岛附近共损失了26万吨吨位的战舰和1000多架飞机,这些残骸覆盖了上百平方公里的海底。  1938年时仅瓜岛一地就有7000多人口,可到了战后的1947年再统计时,瓜岛上的人口只剩下2000人,下降了整整七成。  弹药库里面出土了数以吨计的武器,虽尘封已久,但有些枪弹依然保存完好,在阳光下泛出瓦蓝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