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语文教与学关系的变革方面,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环境,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平台;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实现成功,发展智能;倡导语文个性化阅读,重视知情的多元化;分层设计情景化作业和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22-01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他以全新的智能观,为我们在语文教与学关系的变革方面,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已往的教育思路和教学策略。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环境,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平台
多媒体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发展学生的智能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给学生创设了声、图、文并茂的多元化的情景。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播放多媒体课件,配有优美音乐和著名主持人精彩的朗诵,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学生看、听、想、思的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言语、视觉、音乐、内省等智能同时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
了言语智能,提高语文素养。
2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实现成功,发展智能
加德纳指出:“对于孩子发展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在那里满意而能干。”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如背诵朗读、读书读报、演讲辨论、唱歌舞蹈、讲听故事、写字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相声小品、编演剧本等,这些活动无疑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或提高。例如:几个“后进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合作表演课本剧《杨布打狗》,他们把主要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操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同时还创作出了人物的一些语言,把老师和同学逗得哈哈大笑。学生改编剧本,就是言语智能的提升,通过肢体运动表演,对人物性格有了较深刻的把握,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各种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3倡导语文个性化阅读,重视知情的多元化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就是智能差异表现之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这一个特点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找准“多元切入点”,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性和多元化,放飞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例如,《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品读感悟文本,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安塞腰鼓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学生读出了涌动的灵气,这样的自悟自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独特的见解,张扬了个性;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言语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得到了发展。教学中,允许学生发散思维,质疑问难,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了训练提高。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文中有诗句:“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堰河的梦都没有做醒,诗人怎么会知道她梦到的是什么呢?矛盾被引进了课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弄明白“梦”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一个是本意,一个是比喻义。第一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第二个“梦”是指美好的愿望,“梦没有做醒”是指美好的愿望没能实现。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个体发表独特见解,尊重学生认识体验的多元化。
4分层设计情景化作业和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传统的智能理论用统一的标准和单一的测试对学生能否成功作出评定,许多学生还没接受完教育就被贴上不成功的标签,培养的“优秀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潜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精英主义”教学定格的“差生”,通过合作智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理解了平时不可能理解的内容和培育了他们的优势能力。他们借助内省智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学习。情景化作业为学生发展智力强项改善智力弱项,创造了新的空间。例如,学了《放下你的鞭子》后,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层次,选择完成作业:①假如你是剧中的香姐,当父亲用鞭子抽打你时,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②香姐会爱上青工吗?③假如卖艺汉、青工、香姐参加革命,他们做了些什么?请写成一篇短文。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探究学
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集体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取它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合格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发现和强化自己的优势能力。学生开展主题性探究活动,从选题、订计划、收集信息到交流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中学,知识与能力也同步增长。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对学生而言,他们自尊、自信、自控意识得到增强,多元能力得到强化与提升。
总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教与学的起点就是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坎贝尔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22-01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他以全新的智能观,为我们在语文教与学关系的变革方面,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已往的教育思路和教学策略。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环境,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平台
多媒体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发展学生的智能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给学生创设了声、图、文并茂的多元化的情景。例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播放多媒体课件,配有优美音乐和著名主持人精彩的朗诵,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学生看、听、想、思的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言语、视觉、音乐、内省等智能同时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
了言语智能,提高语文素养。
2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实现成功,发展智能
加德纳指出:“对于孩子发展最为重要的教育方式,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在那里满意而能干。”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如背诵朗读、读书读报、演讲辨论、唱歌舞蹈、讲听故事、写字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相声小品、编演剧本等,这些活动无疑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或提高。例如:几个“后进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合作表演课本剧《杨布打狗》,他们把主要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操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同时还创作出了人物的一些语言,把老师和同学逗得哈哈大笑。学生改编剧本,就是言语智能的提升,通过肢体运动表演,对人物性格有了较深刻的把握,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各种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3倡导语文个性化阅读,重视知情的多元化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就是智能差异表现之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这一个特点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找准“多元切入点”,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性和多元化,放飞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例如,《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品读感悟文本,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安塞腰鼓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学生读出了涌动的灵气,这样的自悟自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独特的见解,张扬了个性;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言语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得到了发展。教学中,允许学生发散思维,质疑问难,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了训练提高。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文中有诗句:“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堰河的梦都没有做醒,诗人怎么会知道她梦到的是什么呢?矛盾被引进了课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弄明白“梦”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一个是本意,一个是比喻义。第一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第二个“梦”是指美好的愿望,“梦没有做醒”是指美好的愿望没能实现。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个体发表独特见解,尊重学生认识体验的多元化。
4分层设计情景化作业和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传统的智能理论用统一的标准和单一的测试对学生能否成功作出评定,许多学生还没接受完教育就被贴上不成功的标签,培养的“优秀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潜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精英主义”教学定格的“差生”,通过合作智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理解了平时不可能理解的内容和培育了他们的优势能力。他们借助内省智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学习。情景化作业为学生发展智力强项改善智力弱项,创造了新的空间。例如,学了《放下你的鞭子》后,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层次,选择完成作业:①假如你是剧中的香姐,当父亲用鞭子抽打你时,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②香姐会爱上青工吗?③假如卖艺汉、青工、香姐参加革命,他们做了些什么?请写成一篇短文。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探究学
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集体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取它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合格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发现和强化自己的优势能力。学生开展主题性探究活动,从选题、订计划、收集信息到交流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中学,知识与能力也同步增长。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对学生而言,他们自尊、自信、自控意识得到增强,多元能力得到强化与提升。
总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教与学的起点就是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积极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坎贝尔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