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目前,高校大学生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人才。
关键词:实践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稳定的利润来源,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售后服务中产生的。目前,中国的服务市场急需大量的专业从事汽车服务的人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但我国现有从事汽车服务行业人员的素质却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差甚远,经过系统学习的从事汽车服务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供不应求。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早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1年年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任委员的何光远、全国人大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燕荪等领导就提出了以上观点。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加速改进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构的核心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按照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思路,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筹建集现代汽车构造、检测、运用、维修于一体的、完备的实训基地。在校外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基地建设的方式,共同探索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和途径。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构与探索
1.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训中心。2015年,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下设汽车检测维修车间和八个实验室,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现代汽车构造、检测、运用、维修实训基地及相关实验的汽车实验、实践及实习基地,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实物展示大厅,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地。在实训中心,学生们完成基本的课内实验、课内实践及校内实习的教学任务,随时观察并动手进行拆装等实践;学习、掌握汽车服务行业最先进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维修工艺和技能。
2.在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根据兴趣自行组织科学研究。授课教师会有针对性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到实验室去观察研究,寻找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只有经过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们才能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具备创新精神。
3.加强校企联合。自2007年以来,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探索与实践了以“专业”与“行业”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为纽带,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企合作途径。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与全国各地20多家汽车服务及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现有各类汽车服务、维修企业超过1000家,部分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家维修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高,管理严格,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4.创新实践方式。自2008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始在高年级学生中实施顶岗实习项目。选择对相关专业人才有长期需求的大中型汽车服务企业作为生产实习企业,安排完成大四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到企业进行专业上岗实习5~7周。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工作的全面的指导,企业则对学生实行“准员工”管理方式,人力资源部门安排企业工程师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学生要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考勤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出具书面考核意见。
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和自己的意愿,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继续留在实习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四、实践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专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丰富的实践经历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远非单纯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比拟。
2.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实习难的问题。校内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基本掌握当前汽车服务行业最先进的专业知识;校外的汽车服务企业为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未入社会学生就已经能提前接触到企业的运行管理方式。
3.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一直是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更是一个增加工作经验的机会,提前帮助大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企业来说,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氛围,更快进入角色。
4.增强学生将来到企业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参加过上岗实习的大学生,对今后到企业工作的自信心明显高于没有到企业进行过实习实训的学生,上岗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增强了到企业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
5.为企业人才招聘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效果。湖南农业大学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科学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提升我国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可资借鉴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绍平.暑假实习:应重视的工程教育资源[J].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2).
[2]马其华,罗一平,王岩松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3]肖生发,邓召文,胡群.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
[4]刘平.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5]刘树伟,郑利民,李刚等.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黄晋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造就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7]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8]沈永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9]夏文恒,孙凤霞.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9(5).
[10]刘树伟,郑利民,田国红.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1]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2]廖连莹,郭贯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0BAD01B06)。
作者简介:吴畏(1977-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汽车服务工程、农业机械设计与试验研究。
关键词:实践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稳定的利润来源,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售后服务中产生的。目前,中国的服务市场急需大量的专业从事汽车服务的人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但我国现有从事汽车服务行业人员的素质却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差甚远,经过系统学习的从事汽车服务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供不应求。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早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1年年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任委员的何光远、全国人大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燕荪等领导就提出了以上观点。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加速改进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构的核心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按照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思路,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筹建集现代汽车构造、检测、运用、维修于一体的、完备的实训基地。在校外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基地建设的方式,共同探索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和途径。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构与探索
1.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训中心。2015年,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下设汽车检测维修车间和八个实验室,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现代汽车构造、检测、运用、维修实训基地及相关实验的汽车实验、实践及实习基地,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实物展示大厅,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基地。在实训中心,学生们完成基本的课内实验、课内实践及校内实习的教学任务,随时观察并动手进行拆装等实践;学习、掌握汽车服务行业最先进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维修工艺和技能。
2.在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根据兴趣自行组织科学研究。授课教师会有针对性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到实验室去观察研究,寻找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只有经过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们才能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具备创新精神。
3.加强校企联合。自2007年以来,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探索与实践了以“专业”与“行业”紧密结合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为纽带,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企合作途径。近年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与全国各地20多家汽车服务及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现有各类汽车服务、维修企业超过1000家,部分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家维修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高,管理严格,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4.创新实践方式。自2008年开始,湖南农业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始在高年级学生中实施顶岗实习项目。选择对相关专业人才有长期需求的大中型汽车服务企业作为生产实习企业,安排完成大四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到企业进行专业上岗实习5~7周。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工作的全面的指导,企业则对学生实行“准员工”管理方式,人力资源部门安排企业工程师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学生要学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考勤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出具书面考核意见。
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和自己的意愿,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继续留在实习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四、实践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专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丰富的实践经历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远非单纯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比拟。
2.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实习难的问题。校内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基本掌握当前汽车服务行业最先进的专业知识;校外的汽车服务企业为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未入社会学生就已经能提前接触到企业的运行管理方式。
3.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一直是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更是一个增加工作经验的机会,提前帮助大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企业来说,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氛围,更快进入角色。
4.增强学生将来到企业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参加过上岗实习的大学生,对今后到企业工作的自信心明显高于没有到企业进行过实习实训的学生,上岗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增强了到企业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
5.为企业人才招聘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真正达到了校企“双赢”效果。湖南农业大学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基地建设,科学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提升我国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可资借鉴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绍平.暑假实习:应重视的工程教育资源[J].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2).
[2]马其华,罗一平,王岩松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3]肖生发,邓召文,胡群.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
[4]刘平.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5]刘树伟,郑利民,李刚等.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黄晋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造就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7]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8]沈永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9]夏文恒,孙凤霞.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9(5).
[10]刘树伟,郑利民,田国红.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1]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2]廖连莹,郭贯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0BAD01B06)。
作者简介:吴畏(1977-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汽车服务工程、农业机械设计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