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因素对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临床不同科室病理因素导致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至2020年临床申请输注血小板的2364例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针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输血史、妊娠史、ABO血型和疾病分布情况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不同,产科、血液科、内科和儿科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血型对科室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无影响(P>0.05);前置胎盘、肿瘤、白血病和早产儿分别是产科、内科、血液科和儿科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类型的病理因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4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入选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196例)和左心室正常组(204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常规,计算NLR和PLR。结果 在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NLR、PLR和MPV均高于
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凸显"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师要基于观察,发现并追随儿童兴趣的需求,判断活动的价值,生成幼儿需要的课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园要紧扣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
期刊
伴随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幼儿园幼师应积极探寻优化教学成效、管理成效的有效措施。为此,幼师应转变育儿思维,打破当下壁垒,将“家园共育”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即幼师与家长协同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使得幼儿能够获得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成为现阶段幼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
鸡肉是肉产品中消费量很高的一种产品,鸡肉品质的提高对于鸡肉产品的消费量以及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肉鸡养殖中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肉鸡养殖的品种、养殖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措施以及饲料营养物质等。其中肉鸡养殖的饲料营养物质供给对于肉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肉品质有关键影响。下文将对肉鸡养殖中饲料营养物质对肉鸡品质的影响作用以及调控的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肉鸡的健康养殖以及优质鸡肉的充
本文归纳了益生菌、植物提取物、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及其相互组合对肉鸡健康的影响,从改善肉鸡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等方面实现疾病的绿色防控,为肉鸡健康养殖和产品优质安全提供参考。
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成型四大时期。萌芽时期(1901-1949)包括西方教育学体系、师范培养体系、教育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奠基时期(1949-1978)主要由苏联教育学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教育理论体系构成;形成时期(1978-2000)以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多元发展体系的形成为标志;成型时期(2000—)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
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文化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现从家庭与学校两个方面分析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探索阶段(1949-1966年)、破坏阶段(1966-1976年)、重建和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进国外教育学、创建中国教育学学派、形成教育学学科群以及完善中国教育学的社会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展望未来,应该处理好教育学中国化与中国教育学、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在各类教育中,幼儿园更加需要家长的配合,而新小班孩子的家长工作尤为重要和艰巨。这是因为从头开始,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没能建立好和谐、信任的家园关系,就会状况频出,影响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小班家长的工作,成为我关注的,也是认真实践、反思的问题。
期刊
在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病机制中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如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和铁死亡等在心脏发育和心血管稳态中是长期存在并且是必不可少的。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引起。铁死亡已被证明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心肌病、心肌梗死(MI)、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力衰竭(HF)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细胞与铁死亡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