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辨思维助推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j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学科考查中,基础性历史知识是必考项,而学科素养也是考查要点。在历史学科素养中,质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审辨思维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强调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辩证、批判地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审辨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解析问题,从而不断获得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审辨思维   学科素养
  审辨思维可以理解为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但却超越单纯的“一分为二”的判断,更注重保持科学质疑的态度,从思考、论证中不断修正自我。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走出单纯性历史知识的习得窠臼,要让学生从历史学科中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本质。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审辨思维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包容异见,培养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一、以问题来架设质疑,从史料中学会辩证分析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质疑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历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历史事件的呈现与历史事实知识的学习,更要让学生带着质疑去审辨历史。不管是通过历史文献还是考古等方式,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大部分都是基于证据的推理,我们没有身处历史所在的时代,所猜想的不一定都符合事实。每个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都具有差异性,对相同的历史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以丝绸之路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了解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学生并未深究其开辟的时间、形成的历史、归属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各类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史料的分析中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反思
  在新的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丝绸之路,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辨历史话题,如“对于丝绸之路,同学们了解多少?”“丝绸之路都涉及哪些国家?”“丝绸之路是在哪个朝代开辟的?”教师通过课前闲谈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基本认知状况。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基本了解过,所以能回答出来。但这些仅限于对丝绸之路历史事实的认同,并不是课程的重点。学习历史的重点不是了解历史事实,而是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生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反思,启发学生去体会历史事实背后的意义。
  (二)课中引入史料,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表示他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中国的,由汉朝张骞开辟,但对于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识就不太了解了。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史料。据史料记载,妇好是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统帅,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她的名字。随着妇好墓的挖掘,发现陪葬品中竟然有昆仑山的和田玉和阿拉伯的绶贝。另一史料中记载,在对新疆阿斯塔那古墓进行考古时,发现墓中存在很多欧洲白种人的干尸,该墓的形成年代有2000多年,而当时并未有“丝绸之路”。
  结合材料,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墓葬修建的年代并未有“丝绸之路”,妇好墓中怎么会有昆仑山的和田玉和阿拉伯的绶贝?同样,在阿斯塔那古墓里,欧洲白种人的干尸又做何解释?这些提问,打破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原有认知。因为按照“丝绸之路”的形成时间,这些史料证据不应该成立。那就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当时已经有路,只不过不叫“丝绸之路”。学习历史,要注重史料的证据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知识点的模糊性表达,渗透具体、真实的史料素材,让学生从中反思“丝绸之路”的形成年代。“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最早出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他结合对中亚历史的考察,提出存在一条“丝绸之路”。当学生认为“丝绸之路”应该早已出现时,教师补充道: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可能存在一条路,但这条路也是猜测。面对历史的真相,我们只能通过史料来进行推测,而不是直接下定论。让学生保持质疑的品质,是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的必由之路。
  二、以包容来面对异见,丰富学生的历史多元价值观
  布鲁克菲尔德提出:“当我们进行审辨式思维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中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结构、艺术形式的多元性。”观照这个世界,对不同时空下的不同历史现象的解释,应该具备包容的心态,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念。
  (一)保持谦卑意识,树立多元价值观
  对于历史学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事实上,在探析任何一个理论时,我们都应该置身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下,以多元时空价值观来进行辨析。也就是说,面对历史的多元性,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审辨思维来解释历史概念。在学习《思想潮流的演进》时,对于该节所提到的严复的进化论,应该怎么看待?“演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不仅要认识到进化论的作用及影响,还要看到进化论本身所涵盖的多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学会理解、包容,树立多元历史认知。
  对进化论的争辩,既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也在时代变迁中,催生了对进化论的全新诠释。据史料记载,1918年,严复看到国内军阀混战,对进化论提出了质疑;同年,孙中山也反思进化论,认为进化论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李大钊从隆隆炮声中惊醒,认为中国的未来,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杀戮,而是无产阶级发动阶级革命,推翻阶级剥削的解放之路。从这些史料来看,有人认为进化论是负面的东西,应该抛弃。面对历史,教师不能仅凭一个结论、一个答案来教学,而是要从历史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保持谦卑意识,树立包容的多元价值观。
  (二)包容异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审辨
  通过对进化论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进化论不只是一个理论,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为全面认识进化论,教师需要从不同时代、不同人对进化论的不同认知中,让学生看到“矛盾冲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或评价。这种多元的认知,正是多元世界的真实呈现。面对历史,每个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谦卑的心态,审辨地看待世界。例如,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与风俗习惯,每个民族对自己民族的观念、价值、行为都保持着高度的认同感。历史课堂需要审辨思维,教师要让学生时刻反思自己,对异见保持包容、理解的态度。
  (三)运用时政漫画,评判不同时空下的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要让学生理性地分析、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对历史的解释,既要尊重史料证据,又要突出审辨思维。怎样运用审辨思维来评判历史事件的真正价值?在学习《美苏冷战的开始》时,我们引入时政漫画素材,来解释“马歇尔计划”。有人运用夸张手法,对美国救欧洲于危难进行辛辣嘲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核心是对外扩张。由此,我们提出疑问,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发展有何作用?学生围绕疑问,结合历史材料,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判断马歇尔计划的价值。时政漫画本身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往往以生动、形象、活泼的刻画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贬抑。不过,时政漫画也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政治立场有关,教师在运用中要客观地去评判。
  三、结语
  审辨思维的培养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围绕历史知识,精心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发现疑问,从存疑中辩证分析疑问,让学生树立多元价值观,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设计丰富的课堂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审辨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温柔,谢志芳.批判性思维视域下历史“问题意识”的养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82-84.
  [2]金海亮.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J].中學历史教学参考,2019(2):41-42.
  [3]陈小军.指向审辨思维的历史概念教学策略——以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英国《大宪章》为例[J].教学考试,2021(35):55-57.
  [4]赵玲.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辨思维模式的方法[J].才智,2019(34):64.
  [5]罗凯亮.审辨式思维下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刍议——以人教版义和团运动为切入点[J].家长,2019(23):128-12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摘 要:信息技术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阐明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当前,机器人教学表现出无可
摘 要: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教育应以德育为先,做到五育并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学校思政与德育的主要阵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生活是道德的源泉,德育应以生活为背景,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应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植根于生活,以生活为教材,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出院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优质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后护士对其进行定期的家访;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网络、电话交流服务,定期预约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相关心理护理,基础以及专科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对照组中6例患者
目的 分析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 CQI )后对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我院急诊科未实施CQI前的预检分诊漏诊、误诊及准确率状况,并与2013年1~6月实施CQI后的状况进行比较,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结果2013实施CQI后,急诊预检分诊率(100%)、准确率(95%)、分诊过程质量考核评分(92.37±3.65)均显著高于2012年未实施CQI前(
摘 要:思维品质体现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深化学生英语实践的前提和保障,笔者将从语篇的研读与教学出发,就如何巧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篇解读 思维品质 阅读策略  思维品质体现了学
摘 要:将“战贫故事”与思政课融合有利于强化高职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坚定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战贫故事”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德育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战贫 高职院校 思政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
介绍PICC置管期间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如PDCA循环模式、护理路径模式、三日知晓法模式、系统化模式、个性化模式、家庭模式、Orem自护模式、五位一体模式等,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方法,如卡片,画册,电话等。为提高临床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患者身心舒适度提供参考。
摘 要:课堂是教学发生的第一现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这“小小天地”之间,引领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带领他们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带领他们感受波澜起伏的韵味,扎实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让阅读教学扎根课堂,并能萌发新芽,拔节生长。本文从课堂出发,就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HIV阳性手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IV阳性手术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6 w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MA、HAMD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 HAMD迟滞和性症状两组患者减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