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
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33cm及5 m垂直斜视度变化、下斜肌功能减弱情况以及单双眼下斜肌转位术后发生抑制上转综合征(AES)的情况。
结果(1)22例患者术前33cm平均垂直斜视度(21.12±9.49)PD,术后(3.92±6.35)PD(t=9.026,P=0.000);术前5 m平均垂直斜视度(21.00±8.83)PD,术后(4.12±7.25)PD(t=8.819,P=0.000)。(2)术前下斜肌亢进平均(3.04±0.79),术后平均(0.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3)双眼下斜肌转位4例中1例以及单眼下斜肌转位加对侧眼下斜肌切断7例中1例术后出现抑制上转综合征(AES),仅行单眼下斜肌转位11例中6例术后出现AES。
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合并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手术方式,双眼下斜肌亢进的DVD可采取双侧下斜肌转位或者单侧下斜肌转位联合对侧下斜肌切断,单眼下斜肌亢进的DVD不建议首选下斜肌转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