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不都是像一棵阻挡我们前进视线的树那样在我们身后倒下了么?我们从没想到把这棵树连根伐倒,甚至也没有想到把它弄得稀疏一点。我们继续前行,把它们留在我们身后,从远处看虽然还能看到它们,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也模糊、朦胧得多。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格外神秘地交织在一起。
   (牛牪犇摘自江蘇凤凰文艺出版社《单向街》)
其他文献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我一直都在好奇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至少在我接触的博士生里面,无论是理科博士,抑或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会主动读书者,似乎凤毛麟角。  依常理而言,学问做到博士阶段,这一路走来,书自然读得不少,对于挑灯夜读的读书之苦,也肯定都有着切肤之痛。但倘若撇去所有因课程要求而布置的读本、因论文写作而参考的书目,仔细想想,又有多少杂书、闲书、枕边之书、无关痛痒之书、不务正业之书、信手翻阅
【摘要】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就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要将学生的主体性置于首位,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探究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提升阅读水平。获得审美乐趣和思想启迪。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方法有:营造阅读气氛,引导个性化阅读;发挥主体特性,促成个性化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支撑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心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正书。碑在今山东曲阜孔庙,是魏碑后期佳作。《张猛龙碑》运笔刚健劲挺,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且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更细腻。此碑另一大特色是它的结构美,外松内紧,收放自如,许多字以欹側为主,以重心的大胆偏移来表现奇险之神态,使字的结体充满张力的效果,险劲异常又严整过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精品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正在努力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相关策略,从而提升中高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这是非常务实的语文教学课题。据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教师以兴趣为引,带领学生徜徉书海,提升阅读能力。  【关
夏天在国内时,正好有机会参观国内最知名的一家内衣公司,聊天時听说,他们的设计周期每年只有春秋两季,不禁大为吃惊!在美国,只有童装和男装能如此轻松,其余的,连配饰每年都有四个设计季;大众市场的内衣和女性成衣从前是六季,即六个“市场周”(marketweek),春夏秋冬,外加节日季和返校季,七八年前才取消了返校季,成为五季。欧美品牌公司的设计量就更大了,每年至少上演春秋两场成衣大秀;如果加上两场高级定
我们如果有颗安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  时间以一種无声的脚步刷洗着人所创造的事物,使它从欢跃的春天,成为凋零的冬天。  这就是无常,无常是时空中一种必然之路,我们不能常住于某种情境、某种爱,乃至,也不能常住于忧伤或落失。  那就像坐在森林里听鸟的歌唱,每一声都那么像,而每一声都不同。一声鸟,或一堵墙,其实是没有不同的,我们每天看一堵墙,仿佛相似,其实每天都不一
这本书是邹韬奋先生一九三三年根据美国的康恩所著《高尔基和他的俄国》一书改编而成的。韬奋以热情而生动的文笔,把高尔基的一生,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不论当时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把这本书介绍给广大读者我想都是有意义的。  这里还有这样一段佳话: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五月九日写信给韬奋先生说:“今天在《生活》周刊广告上,知道先生已做成《高尔基》,这实在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我以为如果能有插图,就更加有趣味。我
【摘要】绘本阅读教什么?怎么教?绘画是一块不可忽视的敲门砖。发现绘画的直观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阅读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达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绘本阅读时,不应该只是把绘画作为文字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把绘画放在第一位,再配以文字的描述,相信低年级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更方便理解。  【关键词】发现直观性;找出趣味性;添加想象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几乎每天的下午时光,我都会进行一次漫长的散步。在河边平坦开阔的草地上一直向东面走,大约七八公里后就到了河分岔的地方,那里的河水又宽又浅,流速很急。河中央卧着一块又一块雪白的大石头,水流在石头缝隙间冲起团团浪花。一靠近河,哗啦啦的水声就猛地漫过了头顶,自言自语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在那里,地势突然凹下去一块,树木也突然出现了,河两岸丛林密密匝匝、高低错落。不像上游我们扎帐篷的那个地方,没有一棵树,开阔坦
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七《贺方回》栏引宋·王直方《诗话》: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前集,第254页)  中华书局版《宋诗话辑佚》上册《王直方诗话》标点与此略同,并加了个小标题:“贺方回论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