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生“多问”促思维生长

来源 :新课程导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而是一个目标,且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因为一个人是否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这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看出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提出好问题,往往是学生真思考的表现,是在“分析、综合、创新”等高阶思维的表现,而这种高质量的思维活动,最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让学生从小养成敢问、爱问的习惯,积累一些提问的经验和方法,实际上就是在努力落实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地理课堂中引入古诗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激活学生
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理论上而言,他已五千多岁了,他叫古诗文.rn早先认识到他,是父亲介绍给我的.时值炎夏,我因酷暑难耐,无法入眠.父亲把我轻轻摇动,倒也不似其他家里哄
期刊
语辩思想的核心是辩的思想、论的方法.这种思想的运用,是培养小学生“溯源性审美”能力的过程.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首唐诗为例,从在意境矛盾之处辩证诗境、在情节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阅读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重要渠道,也是培育和发展学生人文德育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阅读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
新高考对政治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分析,选择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结合新高考的考核内容情况,认识
在学生按照前置性学习单进行的前置性学习中发现,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学习效果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率?微课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