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特殊教育功能和不可代替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与重视。怎样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究的一般过程与体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这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谈谈以下一些体会。
  一 、实验设疑,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情趣
  化学实验具有通过某些化学现象的再现,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的认识的功能。但由于传统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多以验证为主,学生通常是利用它们来死记知识,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注意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特殊功能,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灵感和情趣。
  例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尽管许多学生一时还找不到头绪,但这种问题情境无疑可牵制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再给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装置及其测定原理,并提出大家可否参照此原理,再设计出其它方法?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完全调动起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①水为什么会进入广口瓶?②进入广口瓶的水为什么只占集气瓶容积的1/5,不是更多或更少?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再次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①燃烧匙中红磷略有剩余,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②水进入瓶中约1/5,说明了剩余气体的水溶性怎样?③这个实验改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以吗?为什么?
  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被层层引向深入,从而在大家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达到感知,理解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就化学学习而言,能否让学生多动手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实验过程本身是一种能动的、可感知的实践活动,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实验仪器的选用,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体现出“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如果我们总是做实验给学生看,甚至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根本无法感知、领悟实验的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让学生多动手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规律,笔者在教学和实验中采取如下方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1、提出问题
  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会不会发生变化?
  2、分组实验
   a . 探究白磷燃烧(按教材装置)前后的质量关系。
   b. 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c. 探究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在前后质量关系。
   d . 探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在敞口锥形瓶中进行)前后的质量关系。
  3、交流分析
  实验结果a、b、c三组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并未发生变化,而d组物质在反应后,其质量却又发生了变化,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分析比较各组的实验仪器、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讨论得出d组实验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而使生成物质量比反应物质量轻。这时我又进一步,这一组实验是否也符合前三组实验同样的反应规律呢?大家能否想办法改造一下装置,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时同学们再次热情高涨,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还是一致认为:在锥形瓶口套上气球不让气体逸出的方法最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进行实验,同时让他们分析这样做有没有干扰因素?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积极探索与思考,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了相关知识的实质。而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思考而获得的知识,学生才记得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渗透探索性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还深刻体会到: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实验方案,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一瓶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已变质;让学生试一试哪些方法能证明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让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验证方案探究NaOH溶液中含有的Na+、OH- 和H2O分子,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等等。这些问题大多是开放性实验题,学生可以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并对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实验操作的优缺点和试用条件,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生设计的方案尽可能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从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
  显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汉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2009.1
  【2】陈泰全《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2009.5
  【3】周宏《素质教育论坛》杂志2009第10期
其他文献
在我从事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议论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很多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碰到问题最大的就是词汇教学,。在三四年级时,由于内容教少,词汇简单,对于学生的要求主要放在听说上面,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特别是到了六年级,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谈听写色变,随之就开始逐步放弃这
学科建设在大学建设和发展中举足轻重,不同学科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重点建设学科,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性品牌和代表性标识,是保持学校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教师首先要做一名创新型的教师。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认为真正的希望在于教师都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型的教师是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成
谭支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rn谭支良于1989年大学毕业,
期刊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极优秀的作品.门德尔松写作这部协奏曲时,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地.作曲家以如画的旋律写下了一篇篇音乐游记.在这部没有标题的协奏曲里,我们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要的责任就是上好每一节课。但是要做到,其实是挺困难的,我们一直都是在认为上好一节课,就是在课下认真准备,备好课。上课时,把准备好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就完成了一节课。在我看来,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真正意义上的上好一节课,是要准备很多的东西的。那么我就这个问题来阐述一下。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去“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的中国和希腊各有一名
我厂使用10台SZZ1800X3600,自定中心振动筛组成三段一闭路的破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振动筛振动器轴承(3626)时常发生缺油抱轴现象,其原因是润滑脂往不进去。为此,1993年初,我们对振
在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各类服务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解决现有的问题。现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做法与思考进行总结。   一、明确教研思路,重在发展  校本教研研什么,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湖南华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肉制品深加工企业,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充分发挥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采取5种帮扶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