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女性阅读调查——我们为什么不读书了?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肯德基”:
  心灵鸡汤和庸俗价值观依然
  占据女性阅读的核心位置?
  走进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为三八
  节专设的书柜前聚拢了大批读者。翻
  看这些数目,大量的美容、育儿书籍,生
  活层面的自我修养占据了重要位置。
  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不管是职业妇
  女还是家庭主妇,女性最关心的是怎么
  能生活得好。在对阅读内容的多选题
  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生活/时尚
  (71.3%),其次是休闲/娱乐(58.9%),
  第三是文学/艺术(47.4%),其后依次是
  情感/心理(47.1% ) ,新闻时政
  (37.2%),亲子/教育(27.6%),专业知
  识(25.4%),游戏/动漫(9.9%)和其他
  (3.6%)。
  今天人们所说的女性阅读,经常是
  肤浅小说的保护色,这并不是否定无病
  呻吟、消遣文学的价值,而是觉得没有
  必要讨论,讨论它是商人的事,不是文
  人的事。即使是琼瑶,获得的也只是商
  业成功,并非文学成功。
  美国一年出版近万种浪漫小说,
  90.5%的读者是女性,读者平均年龄是
  44.9 岁,市场为3.7 亿美元。相比之下,
  我们每年出版女性阅读也就是500 至
  700 种之间,总码洋3 亿至5 亿人民币
  左右,读者以30 岁以下为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受教育水平的
  提高,中产阶层的不断庞大,有独立意
  识的女性读者增多,在张嘉佳之外,应
  该有更高的阅读追求。一个调查显示,
  女性越来越成为阅读市场的主流,专门
  针对女性的图书往往卖得不错。
  可是,即使是所谓的小说阅读,也
  存在诸多问题。
  一篇关于张嘉佳的文章中写道:
  “张嘉佳边写边哭,女粉丝边看边哭。
  据出版社统计,张嘉佳的女粉丝,年龄
  横跨三十年,从90 后到60 后都有。”最
  疯狂的一位女粉丝甚至曾经偷偷花了
  四十多万,包下整条淮海路为张嘉佳的
  新书打广告,还死活不让广告商泄露自
  己的名字……
  女性阅读以浅阅读为主,读者阅读
  是为了放松和休闲,不是为了求知、思
  考,在文学性、艺术性、价值观的给予方
  面,还有待提升,目前多为娱乐化,有点
  像精神领域的肯德基,能解饱,但养分
  有限。
  从张嘉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普遍
  的女性阅读所达到的上限:情感需求超
  越普世的价值,心灵鸡汤依然牢牢占据
  阅读体验的核心位置。
  为什么需要阅读:
  疏远灵魂的女性价值
  成功学泛滥,急功近利的阅读体验
  充斥社会,即使读书,也并非为了灵魂
  的体验,而是有如《三十六计》般的自我
  进益的需要。
  龙应台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我
  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
  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
  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
  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
  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女性一直被
  束缚在一个低下的地位。随着西方女
  性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日趋深入,现代女
  性异军突起,如果说琴棋书画的蔡文
  姬、李清照,女性群体集合了传统文化
  的大雅,新的女性则在能力上越来越接
  近甚至超越男性,她们更急迫地要求得
  到更为舒适且有尊严感的生活方式。
  这是新时期新体制下的新型女
  性。如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主持
  人张蔚有一句话很好,“我只是要做回
  自己,这样肯定有人不喜欢,但总会有
  人欣赏”。
  “有时间认真地做一顿早饭,或是
  能完整地看完一本书,听完一张唱片的
  女性,相对于早晚高峰挤地铁、三餐都
  叫外卖的女性,是奢侈的。”
  焦虑所伴随的一定是反思:对于生
  活方式的反思。当我们不再为了考试、
  生活、求职而开始阅读时,悦读才会真
  正开始。
  去年以来,一名据说是印度工程师
  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
  遍网络,再一次挑动了国人的神经。他
  说,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
  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但他只
  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
  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