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育案例,结合生物教材的特点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结果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教育
  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对于资源过度的开采,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严重损害了人类生活的家园。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基本国情。因此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提高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 高中生物教材与环境的联系
  《高中生物课标》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标》中的要求与环境教育目标相同,因此生物课标与环境教育有一定联系。此外,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物教材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水”“细胞的癌变”“光合作用”等等,尤其是“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等内容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该内容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同时提高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变暖,人类的疾病率也不断增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如雾霾、洪灾、水土流失、城市污水的排放等。因此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性。
  (二) 公民缺乏环境意识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向自然过度地索取,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应该从学生做起,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心理特征是未成熟向成熟转变,三观未成型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非常必要。
  三、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 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场所是在课堂上,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在讲授课本上知识与环境相关知识的时候应有意识的渗透环境教育,通过日常教学的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 结合生物学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相关的内容比较丰富,高中生物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以钻研教材并从教材中挖掘环境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地把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环境教育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讲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地球上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导入新课,并结合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淡水资源不断减少,使学生对水资源污染产生紧迫感,增强自身的保护环境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以及水的循环利用的习惯。又例如:必修3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在讲授群落演替过程时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向学生提问是不是一下暴雨就能听哪里发生洪灾或者是山体滑坡等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事件呢?这是人类对自然过度的砍伐导致的结果。通过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同时意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退耕还林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保护我们生态环境的需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做到既不危害自然,又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高中生的性格在从未成熟向成熟转变时期,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时期,又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所以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知识点融入环境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
  参考文献:
  [1]吴现健.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3,17(18):123-124.
  [2]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李帅帅.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兰州市xx中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4]宋银.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2,18(4):56-57.
  [5]车浩.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2):23-24.
  [6]朱春香.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杨柳,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反应物的量影响着化学反应的程度和生成物的纯度。高考化学的实验设计、工艺流程题的题干以及问题设置中往往与反应物的量联系。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要强化控制“反应物的量”的意识,体现化学的真实性、实用性。  关键词:反应物的量;实验设计;工艺流程  “反应物的量”不单是化学计算涉及的问题,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物质的制备过程也会涉及反应物的量。因此,在高考化学的实验、工艺流程题中的化学反应过
目的:通过荧光偏振检测技术联合直接测序法,建立一种针对21-羟化酶缺陷症进行基因诊断的新方法,并用新建立的检测体系对中国人群中21-羟化酶缺陷症最常见的2种基因缺失和8种
摘 要:《生物信息学》课程标准化试卷库的建设,对推进考教分离、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课程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相似课程的考试管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试卷库建设;教育教学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也是信息时代。从1987年国际上诞生生物信息学这门学科以来,发展极其迅速。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
摘 要:教学活动要以课堂为主战场,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打造开放性的课堂。为此,我们要秉持全新的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拓展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开放课堂;打造策略  物理这门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从国家以及社会对其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为此,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摒弃学科本位的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开
摘 要: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形体与舞蹈课程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体与舞蹈课程对于高校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合理安排高校的形体与舞蹈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大理大学形体与舞蹈课程的现状,对其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加以探讨。  关键词:形体与舞蹈;课程建设;素质  一、 形体与舞蹈课程概念  形体是指人体的一种外在表象,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
摘 要: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传递着刘海粟大师——闳约深美、传承创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立美于术,涂抹纯真底色;润爱于心,挥墨七彩童年”为办园理念。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开启了刘美幼以“拙趣”为课程特质的游戏化探究之旅。本文阐述“拙趣”课程背景、实施途径、成效三方面,对此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拙趣;美术  一、 “拙趣”课程背景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迄今已有二十多年
4月初,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青白江区大同镇同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内响起,正忙着部署春耕事宜的同福村党总支书记何超接起电话。“我是翰翔社区的杜世春,我们这边灌溉需要用水,可以请你们帮我们抽下水吗?”来电者正是“老邻居”——广汉市新丰镇翰翔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世春。由于翰翔社区所在地农田灌溉缺水,与其田挨田、地挨地的同福村便承担起将壁山渠的水抽到广汉支渠助其灌溉的“任务”,这一传统已延续了几十年。  一直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