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射击运动是射击技能与心理并重的运动项目,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心理的控制能力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做好射击心理调控是正常发挥射击技能的保证。
关键词 射击运动员 心理训练
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发挥出平时的训练水平,甚至能超水平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较好的名次?平时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及心理训练的作用和其目的,使运动员自己提高认识,这样就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心理训练当中来。
一、射击心理训练的意义
射击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平时训练及赛前运用各种科学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进行射击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其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提高和完善专项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能在比赛中及时发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保障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要求,提高射击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获得最佳竞技状态,为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射击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包括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不间断地、长期进行的;而短期心理训练则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通常是在赛前、赛中或赛后进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到较好的效果。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心理训练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射击是技术动作高度集中、协调、准确的静力性运动,是属于非身体接触的个人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以我为中心,在一定时间内不走样的做很多次的一致性很高的重复动作。完成这样一致性的高难度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熟练的动作技术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应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充沛的精力,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集中注意力。运动员只有保持心理平衡稳定,才能保证射击动作有条不紊,轻松自如。研究表明,射击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助于促进和改善运动员的心智能力,提高射击成绩。
三、射击心理训练的方法
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思维、意识和意志品质逐渐成为心理训练的重点,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培养尤为重要。在增加运动和心理负荷的情况下,培养运动员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调控,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心理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从而使专项技术和心理能力共同提高。
(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放松训练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的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全身各部位肌肉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许多心理调整练习的基础,这种放松状态是放松训练主要和直接的目的。
(二)专门化的感知觉训练
专门化的感知觉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在射击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负荷,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的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能克服和控制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因而会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
(三)集中注意训练
集中注意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射击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进行无身体接触的间接对抗赛,要求运动员对自身的动作系列具备成熟的感觉反应,就是能敏感地调整动作到位,做到动作一致、稳定、协调连贯、自动化。这需要运动员的注意力既能高度稳定又能持续稳定适当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及对其对心理的有效控制,与运动员形成射击动作自动化及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射击训练必须对射击心理训练给予充分的关注,提高运动员心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运用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指导射击运动训练,培养更多更好的射击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娟.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J].新一代.2010.3.
[2] 马春帆.浅谈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摘 要 射击运动是射击技能与心理并重的运动项目,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心理的控制能力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做好射击心理调控是正常发挥射击技能的保证。
关键词 射击运动员 心理训练
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发挥出平时的训练水平,甚至能超水平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较好的名次?平时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及心理训练的作用和其目的,使运动员自己提高认识,这样就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心理训练当中来。
一、射击心理训练的意义
射击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平时训练及赛前运用各种科学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进行射击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其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提高和完善专项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能在比赛中及时发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保障比赛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要求,提高射击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获得最佳竞技状态,为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射击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包括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长期心理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不间断地、长期进行的;而短期心理训练则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通常是在赛前、赛中或赛后进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到较好的效果。长期心理训练与短期心理训练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心理训练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射击是技术动作高度集中、协调、准确的静力性运动,是属于非身体接触的个人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以我为中心,在一定时间内不走样的做很多次的一致性很高的重复动作。完成这样一致性的高难度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熟练的动作技术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应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充沛的精力,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集中注意力。运动员只有保持心理平衡稳定,才能保证射击动作有条不紊,轻松自如。研究表明,射击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助于促进和改善运动员的心智能力,提高射击成绩。
三、射击心理训练的方法
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思维、意识和意志品质逐渐成为心理训练的重点,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培养尤为重要。在增加运动和心理负荷的情况下,培养运动员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调控,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心理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从而使专项技术和心理能力共同提高。
(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放松训练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的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全身各部位肌肉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许多心理调整练习的基础,这种放松状态是放松训练主要和直接的目的。
(二)专门化的感知觉训练
专门化的感知觉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在射击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负荷,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的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能克服和控制比赛中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因而会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
(三)集中注意训练
集中注意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条件。射击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进行无身体接触的间接对抗赛,要求运动员对自身的动作系列具备成熟的感觉反应,就是能敏感地调整动作到位,做到动作一致、稳定、协调连贯、自动化。这需要运动员的注意力既能高度稳定又能持续稳定适当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及对其对心理的有效控制,与运动员形成射击动作自动化及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射击训练必须对射击心理训练给予充分的关注,提高运动员心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运用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指导射击运动训练,培养更多更好的射击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娟.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J].新一代.2010.3.
[2] 马春帆.浅谈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