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前景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近期推出了整合双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计划进一步开放彼此市场,整合规范与标准,并共同应对全球贸易面临的挑战。欧美此举既有摆脱各自经济困境、推动内部经济增长的考虑,更有联手应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维持国际经贸主导权,以及重振“跨大西洋联盟”的战略考虑。欧美对TTIP都寄予厚望,将全力推动谈判达成协议,但由于双方在监管理念以及技术细节等方面仍存较大差异,谈判很难一帆风顺。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个年轻小贩因不满警察扣押自焚于当地县政府门前,此事经社交网站“脸谱”传播后,立刻激起突尼斯民愤,并最终导致激烈街头运动,致使总统下台。此后,中东地区多国相继爆发类似事件,特别是掌权埃及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总统被迫下台更使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一震。但由于事发突然,并且事态仍在进一步发展之中,所以不宜过早对局势做出结论。
到目前为止,从突尼斯开始的政治变革风暴已经刮走了本·阿里和穆巴拉克两位阿拉伯政治强人,使一个国家(利比亚)爆发内战,而各种类型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是呈蔓延之势。就像1991年和2001年,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中东又一次陷入难以预测的政治风暴当中。
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学习,教材编写也力图体现探究的特点。受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制约,教材还不可能编成理想的探究学习教材,但是,可以因循探究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进行探究性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在编写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基本要求、组织形式、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四个方面,对教材探究性设计作了初步探索。
大体看,北非、中东囝家发生的政局动荡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类是无外部势力直接介入的国内政治斗争,比如埃及和突尼斯。以埃及为例,穆巴拉克虽然不得人心,但在外部合作方面成绩突出,是美国的非北约盟友,中东和平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国际反恐斗争的干将,美国没有理由坐看他非程序性地被赶下台。中东伊斯兰极端势力尽管对穆巴拉克恨之入骨,但没有能力煽动埃及民众造反。
2010年12月突尼斯一座小城市的街头小贩与城管发生冲突,引起民众运动,并迅速蔓延到埃及、也门、巴林、利比亚等北非、西亚国家。一系列动荡叠加起来构成国际政治的重大事变,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局,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主要根源在于发生动荡的国家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累积,抗议民众在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之后,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政治要求。
2011年年初以来,北非、西亚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并在多同引发政治危机,突尼斯、埃及两国总统已经下台,利比亚陷入内战,也门、巴林、阿尔及利亚、伊朗等国也爆发了示威活动。这一前所未有的剧变震动了整个世界,引起了各国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埃及缘何变天?美国起何作用?中国有何启示?由于事态仍在演进中,因此难免见仁见智,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结论。
从突尼斯倒下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中东乱局仍在向纵深延伸,至今看不出个端倪。国际与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交织纠结,加之原本复杂深刻的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和地缘政治背景,使得无论是大国抑或是当事国的政客、媒体,甚或是专家学者,就像无人事先预料到事件的突发那样,不但无法进一步分析出令人信服的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向,
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热点地区,热得几乎不能再热了,同时也热得麻木了。除了难以调和的巴以冲突外,伊拉克已成为各类暴力活动的高发地,而伊朗核问题短期内似乎仍看不到解决的曙光。但是最近中东可以说又“着火了”,突尼斯、埃及相继动荡导致的政局剧变,利比亚国内武装冲突的持续,巴林、也门、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出现的不稳势头,以及动荡可能扩散的影响,让世界不得不再次将目光聚焦此地。
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中欧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中欧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合作有很大空间,但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要求双方在合作路径选择上以需求导向型合作为主,战略导向型合作为辅。中欧货币合作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巨额融资”能力,充实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同时,它对建立一个更为公平、有效、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