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品母爱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用真情与爱铸成的文章。教师在讲授读文章时,应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深刻地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课堂可采用真情朗诵、细节赏析、真情告白等方式,令气氛热烈而温馨。
  【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师生互动;母爱
  
  《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难得的,值得人们反复咏读的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一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作家笔下所体现的个人心境的痛切之处,以及他对自我的真正超越。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读懂母亲,感受母爱”上,师生互动共品母爱。下面是《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深情导入
  
  第一课时,我们一起体悟了作家对生命和苦难的深透理解,在长达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他想透生与死的问题,怎样活的问题,最终以坚韧的意志走出残疾自伤的阴影,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了一位知名的作家。但我们不能忽视,史铁生精神的胜利突围,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去领悟这人间至情:无声的母爱。
  
  二、师生共品母爱
  
  1.读懂母亲的苦难
  (1)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
  师:第二节重点写了什么呢?
  生:全节重点写作家对母亲的热爱,对母亲苦难与伟大的体悟,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之情。
  (2)合作探究(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大家找出本段中的关键语句,并画上横线。
  生:第三段的本尾一句,“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得知“母亲活得最苦”?
  生:母亲每天都要默默地送儿子去地坛,文中有一处细节描绘挺感人:“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师:你找得很准确,那么你从此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默默而深沉的爱,儿子去地坛,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忧虑着,十分担心儿子能否经受住命运的沉重打击。
  师:除此之外,还有吗?同学们再找找。
  生:临近傍晚,母亲要去地坛找寻儿子,文中的情景描写同样细腻而生动。其中写到“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读了这些语句后,我的心被震撼了,同时又极其沉重。
  师:能说说为何会这样吗?
  生:作家笔下的语句真切地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壮美,生动地塑造出一个悲情母亲形象。在此,我终于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真义。
  师:你对文章理解很深透,你已经真正读懂了作家笔下的母亲,很好!
  师:从上面两位同学的精彩剖析中,我们终于明白了“活得最苦”的含义,作家抓住“送”“找”两个字行文,写出了母亲日夜操劳,劳苦不堪,即“身苦”。但我们再深层去体悟,实际上,母亲的心一直在儿子身上,贯穿所有行为的始终,不仅身苦,心也苦啊!一位身心俱苦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
  师:作家笔下塑造了一位身心俱苦的母亲形象,从她的身上我们读出了伟大的母爱,这种爱有什么特点呢?
  生:母亲为残废双腿的儿子做了很多事,都是不求回报,发自内心深处的。由此可见,这位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毫无保留。
  生:儿子残废后,沉沦伤残的阴影中,几乎不能自拔,而母亲总是默默地,任劳任怨地分担着儿子的悲痛,力所能及地帮助儿子走出“残疾自伤”的阴影,开辟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所以另外的特点是沉深与毫不张扬。
  师:两位同学的总结很精彩。
  (3)品味作家读懂母爱之后的痛悔与遗憾之情。
  师:请同学们找出流露作家痛悔与遗憾心情的语句、语段。
  生:文中第五、六段,第七段中的后部分。
  老师伴着配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读到一小半的时候,老师忽然百感交集,鼻头酸涩,热泪夺眶而出,老师哭了!哽咽不能语,大约停顿了两分钟,现场一片寂静,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完全被感染,有的学生开始啜泣。老师擦掉泪水,继续朗诵,后来课堂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老师没料到今天会哭了,我决不是矫情,只是老师经历的生活复杂而坎坷,读到此处,真正被作家笔下的真情打动,在此用再多的语言来讲解都已显得苍白无力,我只想用两句诗来概括作家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读懂母爱之后的心情,痛悔而遗憾的情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歉意是深沉的,这种悔恨痛彻心肺的,这种遗憾无法弥补。
  小结:这一节,地坛从我们眼前逐渐退去,淡化为一个背景,而在我们眼前,更加清晰地浮现出了一个伟大的母爱形象。母亲和地坛已融为一体,也和“我”融为一体。文章最后一句话暗示了,母亲伴随着“我”对生命的长久思考,“我”的成长处处离不开母亲。史铁生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双腿;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地坛和母亲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和希望,成了他支撑人生的新起点,让他又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三)师生共赏MTV满文军的《懂你》,感受氛围,强化体悟。(师生专注而深深地陶醉在满文军伤感的歌声中)
  (四)真情倾述
  师:满文军深情的歌声打动了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同学们,你是否在心中有话想对你的母亲说呢?不管是你对她的感激,还是你对她的理解,还是愧疚与歉意,大胆地把它们说出来吧。
  生1:从儿时起,你把全部托付在我的身上。我高兴时,你微笑;我痛苦时,你安慰我。我的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你的心。想到这儿,我不禁惭愧万分,想起我和你的一次次吵嘴,我“胡搅蛮缠”的胜利之后,你那无奈的表情,是的,我错了!妈妈,在深秋的季节里,多加点衣服,我要永远看见你脸上甜美的笑容。
  生2:此时此刻,我只想对妈妈说:“您辛苦了!我永远爱你,妈妈!你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世界,给了我勇气和启示,我要用一生的时光来感激你,回报你”。
  生3:母亲就像一把伞,常年为我遮风挡雨,尽管她总被淋得浑身湿透。虽然她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她绝对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她教育我要做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
  生4:现在,我长大了,才慢慢体会到母亲的辛酸,想起以前我的任性,让妈妈操了不少心,使她那样呕心沥血,我实在痛悔不已。
  生5:我在隐形的翅膀下长大,而那隐形翅膀的主人正是母亲。
  生6:曾经无数次伤害了您的心,我无比愧疚,多少次发生口角,本是我的无意,多想靠近您,听您慢慢讲述,可机会总是擦肩而过。妈妈,请原谅女儿的失礼。岁月流逝,女儿已长大了,她懂了:妈妈,是您不顾烈日炎炎,为女儿积攒学费;是您在寒冷的冬夜,久久徘徊,等候女儿平安归来;是您在如豆的灯光下为女儿缝补衣服。妈妈,谢谢您!
  ……
  师:同学们充满温情的倾述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相信你们的母亲一定会“心有灵犀一点通”,感受到了你们对她们的爱和理解。你们都是感情丰富的人,都很优秀!大家想不想听老师对自己的母亲的真情倾述?
  生:(异口同声地高喊)想!
  师: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慈爱的母亲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引导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超越自我,坚强面对挫折与困难。今天,已为人师为人父的我在这里想对我的母亲说:
  亲爱的妈妈,你辛苦了!每当我想起你额头密布的皱纹,想起你日渐花白的头发,想起你蹒跚的步伐,想起你眺望儿子回家的身影,我就心如刀割,在心里呼唤:我的娘亲啊,你的日趋衰老都是因为我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勤劳,你的善良,你的坚强,它们已融入了我的灵魂,将陪伴我一生。你不仅给了我健壮的体魄,而且还铸就了我完整的品格。如今,我像你爱我们一样,爱着我的儿子,我的学生,还有我的事业。我想,你知道这些后,一定会很欣慰的。最后,亲爱的妈妈,我只愿你健康快乐!你的健康长寿是我最大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带着我的爱人和儿子常回家看看!(全班学生长久鼓掌)
  师小结:当代作家刘墉告诫中学生说,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母亲,已经来不及了。珍惜母爱,回报母爱,就从现在做起,让爱我们的母亲感到幸福。这幸福其实很简单,存在于我们递出的一杯热茶间,送出的一声问候中,存在于我们对妈妈绽放的笑容中。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能理解母亲,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健康幸福!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蕴含丰富的情感,适于用来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教育,使学生接受爱的熏陶,适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母爱,回报母爱的情感,适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回顾本课时的教学,有以下两点体会:
  1.具有两个亮点:一是教师的激情导入与声情并茂的诵读,创设了品读的情感氛围。课前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老师说他教读此文三次,就三次流泪,当时觉得有点夸张,很不以为然。但当我给学生诵读流露出作家对母亲愧疚与痛悔之情的语句、语段时,泪水却不争气地夺眶而出,使我由哽咽不能语至于啜泣。真的是情动于衷,不能自已啊!此时,讲解与分析早已变得苍白,我看见下面有几位学生也在抽泣。我想我和学生一起真正走进了文本,和作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是学生倾情参与和真情述说,让心灵与心灵碰撞,课堂上时时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平常我们总是怀疑学生,不敢放手引导他们,但本课时中,我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和我一起动起来,让他们大胆地讲、动情地讲。我也全身心地和他们进行温馨的心灵对话,从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2.语文课堂是活泼而开放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应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去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他们积极与教师互动的习惯。本课时,教师与学生是合作者,探究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文本得到了深透的解读,学生和老师的情操都获得陶冶。他们充分体悟到:母爱是人间最纯洁而伟大的一种感情,要好好珍惜!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教学难度比较大,尽管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已经构成了一种固定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在教学中可借鉴古私塾“诵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文言文的“三读”,使学生完成读准字句——理解段意——深入研读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尝试    文言文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古人云:‘读书千
据美国罗德岛州教育部(Rhode Island Department of Education,RIDE)官网2020年3月5日消息,在布朗大学政策实验室的帮助下,RIDE开发了一个新版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EWS),以识别有辍学风险的学生。  罗德岛州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EWS工具访问RIDEmap——一个内部数据门户,可供主管、校长和大多数教师使用,让他们能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教育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优秀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从招生规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开展、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该校的相关实践,以此探索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
【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两篇经典不朽之作,分别透露出天才之情与英雄之志。两首词有着一种强烈的对峙张力,一种同为豪放之曲又似而不同的张力。  【关键词】豪放;天才之情;英雄之志    唐诗如酒,有金樽清酒,亦有一杯浊酒;宋词如水,有小桥流水,亦有大江东去。诗人也好,词人也罢,无疑是那个诗如酒、词如水时代鲜明的标记。作为豪放并蒂、壮美旷达双士的苏轼和
【摘 要】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在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常会忽视文本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造成考试中的失分。本文就现代文阅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 解题策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07年湖南卷此题考查分值是27分,08年上升至31分,江苏08年此题
【摘 要】高考作文,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若想在高考中写出独具特色的好文章,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构思的精巧安排;二是材料的新鲜选择;三是细节的动人描写;四是体裁的灵活选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 考生 生活    高考作文,既是考生知识、技能的竞赛,也是思维能力的竞赛。在这场特殊的竞赛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写出独具特色的好文章来,就要扬起思维的帆,开拓出新
一、日本创业发展中心及其创业教育实践  1988年,日本创业发展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在日本首个私立研究园——京都研究园(Kyoto Research Park,KRP)成立,并于2003年正式转型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NPO)。成立之初,创业发展中心即启动了创业教育项目,以发展青少年创业为使命,支持年轻人发展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共建创
【摘要】尽管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主要定格在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上,但大部分的学生仍不知道如何驾御,笔者以一段命题材料作切入点,对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关键词】话题作文 作文立意 命题材料    【作文构想】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话题作文被推到了作文的前沿。而近年来高考作文主要定格在“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上,使得话题风呈现越演越烈之势,大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盖世英雄的之风。话题作文的话题,其
一、通过开创性的研究,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请您先为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艾奥瓦州立大学,作为一所赠地大学,学校是如何实现其引领世界,使科学、技术和人类创造得以发挥作用这一理念的?  温特斯汀:艾奥瓦州立大学是一所国际公认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同时,作为一所赠地大学,艾奥瓦州立大学肩负提供教育、开展研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使命。为更好地实现上述使命,艾奥瓦州立大学正在培
【摘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给人一种清闲之美,尤其是一场秋雨过后,斜桥影里,桥头树底的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更给清秋增添了无限的韵致。  【关键词】《故都的秋》;清秋闲人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出了北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对这里的“清”字尤其要理解到位,这个“清”绝对不能理解成“凄清”,否则就和“悲凉”语意重复;根据文章的内容这个“清”必须理解成“纯净”、“清爽”之意,也就是“秋高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