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评估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C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手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42例,则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治疗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与液氮冷冻联合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更佳,同时在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短期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77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依据首次治疗后短期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宫颈癌患者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短期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77例患者随访1年后,其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0.39%.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腹水量多、血清糖类抗原125(CA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辅助下TaTME术治疗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辅助TaT-ME术后排便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40例(62.50%);有LARS组肿瘤直径≥5 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肛门括约肌损伤比例高于无LA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吻合口距肛缘距离1,P<0
目的 探讨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UAB)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AM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UAB,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卵巢功能、子宫体积、痛经、经期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经期短于对照组,子宫体积、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与UAB治疗,可缩小子宫体积,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Ⅰa、Ⅰb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抽取97例Ⅰa、Ⅰb期宫颈癌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接受LNSR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阴道切除长度、宫旁切除长度、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1个月,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
目的 分析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DI)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DDI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DDI评分≤4分,47例)、B组(DDI评分为5~7分,43例)、C组(DDI评分≥8分,1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并统计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C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QLB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CD3+、CD4+、CD8+)及术后不同时刻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与DW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8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3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DCE-MRI与DWI评估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46、0.742,P=0.000、0.000);
目的 研究双J管联合坦索罗辛对卵巢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及术后输尿管纤维化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接受卵巢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单纯口服坦索罗辛片,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中预置双J管.对比2组患者术中输尿管损伤情况以及术后纤维化狭窄的发生率;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13.72%(7/51),较实验组的1.96%(1/51)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纤维化狭窄发生率为17.64%(
目的 分析青少年及儿童骨肉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青少年及儿童骨肉瘤患者65例,统计3年生存率,收集不同预后患儿性别、年龄、肿瘤部位、Enneeking分期、卡氏评分(KPS)、有无远处转移等资料,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65例患儿中,3年生存46例,死亡19例,生存率70.77%(46/65).Enneeking分期、KPS评分、有无远处转移、术后辅助化疗次数是青少年及儿童骨肉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neeking分期Ⅲ期、KPS评
目的 分析小儿腹膜后畸胎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小儿腹膜后畸胎瘤患儿62例,分别使用CT与MRI诊断.比较确诊情况、肿瘤位置正确检出情况,分析CT和MRI表现特征,判断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CT确诊45例、MRI确诊49例、联合诊断确诊60例,CT+MRI联合确诊率高于单纯CT、单纯MRI(P0.05);在骶尾部、其他部位的正确检出率上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确检出率最高的是联合CT+MRI.一般CT表现为肿瘤直径为50~186 mm,平均为120 mm;肿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