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lan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将自己的心得和同仁们分享。
  我觉得,一堂语文课,想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前情境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导入。比如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或者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诗歌等导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
  我在上《我与地坛》这课时,在课前准备了两项材料:地坛图片及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因为地坛在北京,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我就将地坛的一些景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一下子产生了想了解地坛及作者15年来在地坛做过些什么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创设出作者文字里所要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融情入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而我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感受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在课堂上,不仅要用图片和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做到信息技术为文章内容服务,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看到的直观景物画面转化为思索,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真正的整合。
  这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以很快融入教学情景,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课堂效果很好。
  三、关注教学细节,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经常对学生说“做题要注意细节,否则会失分”,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教学细节可以分为情感细节和知识细节两个方面。而情感细节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尊重信赖的话,一个善意的玩笑等,这些细微的行为,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些花絮,促进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知识细节方面,我们在上课前都有一个预设目标,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课堂上的“生成”。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们不可否认,阅读是源于学生内心的,是自我对作品的一种个性化的理解。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精神碰撞、心灵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不应该僵硬地用预先设定的目标限定学生,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主动发展。学生与教师在作品面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我与地坛》为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进行了自由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就提出了非常多的见解,我及时进行了评价。这样达到了放飞学生思维的效果,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作一番遐想。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关注细节更能活跃语文课堂。
  四、重视课堂练习,达到课堂高潮
  我们都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高中语文教材中能使人感情升华、心灵净化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我与地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恰当的练习往往能够又一次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写一写史铁生的事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有什么启迪。学生的感悟足以让我们大加赞赏。下面我摘取课堂三位同学的发言来分享一下:
  “不能因为花儿会凋零,就不让花儿开放,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更何况生命呢?也许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生命,才显得熠熠闪光。或许,只有当你看到了生命的卑微,你才懂得去创造生命的真谛。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你要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是经历多少苦难的轮回才有了现在的你。苦难面前,你应微笑面对,让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快乐。如同史铁生一般,做到“身残志不残”,在平静的思索中找寻新的自我,面对美好未来。
  ——郑梦圆
  不要因为生命的一丝遗憾,而去放弃生命的全部美好。一丝小小的不顺或许能造就一个精彩人生。会去聆听这世界点滴的宁静,会去坚忍地面对苦难,会以双倍的努力去付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即使它不是被鲜花所簇拥,但是它一定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天空,所以请肯定生命的价值,享受上苍赋予我们的美,就会收获生命的真谛。
  ——方诗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的生命如蜉蝣一般卑微,但不必为此感到自卑,应该像蝉、瓢虫一样活得自在美丽,露水消失前还能摔开万道金光,何况人呢?乐观面对一切,把握自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创造出自己想象不到的奇迹。
  ——楼阳
  三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结束一课的学习,显然达到了既定的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爱因斯坦也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记住这两句话并忠实地去实践,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所谓“学生主体学习”,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所尝试的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文本诵读法  文本诵读法,即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诵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说理的特点使得中学生在心理上对它产生了一种有意无意的抵触情绪,普遍觉得议论文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学习,学习过程也没有什么乐趣,所以要搞好议论文教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一篇议论文想要获得读者的认可,作者提出的观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哲理,彰显作者的独特智慧;所用论据必须具备合理性,能有力地证明观点;论证过程必须有条理,反映周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设计意图】  孔子一直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让后人敬而又敬。事实上孔子首先是一个“人”。北大教授李零说:“历史上的孔子有两个,一个是《论语》中的,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一个是孔庙中的,泥塑木胎,供人燃香磕头。”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孔子形象,首先应该从《论语》中去了解,而不是从后代君王给孔子的封号里去拜读。《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黄济先生曾说,“回到孔子”就是要
[摘 要: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在教学活动中整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互动便利的优势,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面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知识,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在教学思想上与时俱进,注重对多媒体教学有效整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可以通过整合运用教学资源,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创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这样设定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015年宁波语文中考必背的古诗词有50首(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文言文教学受到了高度重视。文言文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了解、传承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文言文也是中考的重要组
弹指一挥间,1978----2021中国走过了43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如今的中国,正以经济总量雄居世界第二,每年的经济增长量雄居世界第一的霸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个伟大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今天的中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是神话。上天能坐飞机,下地能坐地铁,出行坐高铁,开汽车,这些都是平常的事。过去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
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对所有新闻记者影响至深。现在“零度写作”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这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这种写作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读者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新闻原来就该这么写。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当前这种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很多因素都影响了该方式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
[摘 要:合作学习的方式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其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存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形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合作的成效可见一斑,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本身进行及时反思,进而采取更优的科学方式展开教学,以将合作学习的培养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现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