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来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在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MRI检查过程中(曾)出现幽闭恐惧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外,给与正念呼吸训练及检查时医护全程陪同。比较2组的干预有效率,干预前、后的心率和血压,MRI影像的图文质量,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2组在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MRI影像的图文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呼吸训练+医护全程陪同应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其在MRI检查过程中幽闭恐惧症的发作、稳定患者情绪、提高MRI图文质量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减弱自动化反应的联结和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个体由认知控制系统调节的冲动控制力:增强个体的认知控制和行为抑制能力。由于冲动性驱动因素和控制因素二者加工时序的先后差异和作用方向对抗性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乡愁。独自散步时,把每一棵树的树名牢牢记下,一个钱也不必花。等到和有品位的女友拍拖时,把树名一颗颗叫出,即刻加分。
期刊
《活着》是余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情节的空间化、双重叙事空间蕴含的巨大张力、不同频率和时距创造的音乐节奏,使文本的叙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时间美感与空间美感。此外,小说充满美感的艺术形式背后,还蕴藏着具有人类生命崇高审美力量的“举重若轻”的美学意味。
我国的航空货运产业在加入WTO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内企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技术密集产业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航空货运需求。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类物流通道受阻,航空货运作为经贸往来的动脉分支的重要性再次得以显现。近两年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召开针对研究提升航空货运能力、补齐行业短板的专题会议。民航局组建航空物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航空货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正处于识字的初级阶段,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可以说,识字教学效果是影响学生语文基础的直接因素。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十分必要。而传统的识字教学多是通过大量书写、识记等方式来进行强化训练,使得识字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这自然会影响到识字教学效率。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应用则
中国国际标准舞艺术化发展至今,逐渐开始关注现实题材的创作。文章通过国标舞作品《活着》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下国标舞身体语言的“破与立”,由程式化动作塑造形象以及国标舞传统审美特征向艺术化审美特征的转换,进一步探索国标舞艺术审美的多元化与新路径,总结出中国国标舞艺术化探索现实题材创作规律的可能性,并提出一些与创作相关的问题,给予一些思考。
对于苦难的书写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苦难是其展现时代背景、凸显人物形象、升华主题的重要元素。作为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余华始终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叙事策略呈现不同类型的苦难书写,并且借此去表达对人生宿命的思考,对个体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活着》首次发表于1992年《收获》杂志第6期,被归入杂志“中篇小说”栏目。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了《活着》,在《收获》杂志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万字,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版单行本,后来的各个出版社都是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校正出版的。《活着》从中篇到长篇的修改,不仅带来语言表达上的完善,还对主题的进行了扩展,小说的文本意蕴更加丰厚,叙事技法也更加成熟。这种修改是电影改编的刺激、作家艺术追求以及
<正>我不在生活以外去寻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去寻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了什么?我说,
期刊
自Halliday和Hasan(韩礼德和哈桑)提出语篇理论以后,众多语言学家对语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衔接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语言本体中,还表现在翻译过程中。将衔接手段与翻译结合不仅能让文章通顺、连贯,还能达到修饰文体的效果。在众多翻译活动中,语篇衔接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小说翻译中。小说《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采用了主人公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