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生 光辉永存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3月13日夜,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祖炎在参加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时,不幸被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暗害,光荣牺牲。
  英雄无语,精神永存!让我们走进黄祖炎不凡的人生历程,追忆他辉煌的革命功绩。
  
  跟随在毛泽东的身边
  
  1908年5月,黄祖炎出生于江西南康一个贫苦的陶业工人家庭,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易有珍、赖传珠、罗贵波等一起,坚持赣南武装斗争。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挺进赣南,在途中与担任赣南地区信(信丰)康(南康)雄(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的黄祖炎相遇。这是黄祖炎与仰慕已久的毛泽东首次会面,也是他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此后,黄祖炎经常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情况,讨教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并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开展反“围剿”作战。1930年夏,他担任赣西南红军第二十八纵队政委,率部粉碎了国民党军大庾靖卫团和守望队3000余人的进攻,受到上级表彰。1931年初,又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1个师的“围剿”,再度受到上级表彰,并获得晋升一级的奖励。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似的斗争经历,使俩人有了很多共同语言,黄祖炎在毛泽东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3年2月,遭到排挤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长汀休养四个月之后,回到瑞金重新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此时,毛主席的心情并不轻松,面临的工作又非常繁重,急切需要一个得力的工作助手和精神益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中央政府秘书科长的黄祖炎,奉命兼任毛主席的秘书。作为秘书科长,黄祖炎把中央政府机关里里外外的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主席的工作。作为主席秘书,除了处理日常公务外,黄祖炎还帮助主席誊写整理了大量文章书稿。他跟随在主席身边,工作上当好参谋助手,在生活上更是悉心照顾。那年夏天,由于天气潮湿多雨,主席长期熬夜劳累,被蚊虫叮咬患上了恶性疟疾,连续高烧不止,病情十分严重。黄祖炎心急如焚,连夜步行几十里山路去请红军中最好的医生傅连暲,返回时天已大亮。经傅连暲的对症治疗和黄祖炎等人的精心照料,主席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主席病愈后,一直念念不忘此事,多次向黄祖炎、傅连暲致谢。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毛泽东将黄祖炎调到中央地方工作部,并叮嘱他协助毛泽民工作。长征途中,黄祖炎牢记的嘱托,勤勤恳恳地开展各项工作,并有幸与毛泽东多次碰面。遵义会议后,黄祖炎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他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部队思想情况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劳累过度,在过雪山时,黄祖炎得了重病,高烧不退,过草地时再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沼泽泥里。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邓颖超不顾自身安危,把自己的马让给黄祖炎骑,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对于此事,黄祖炎一直念念不忘。长征的艰难困苦影响了他的健康,落下的疾病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长征到达延安不久,由毛泽东提名,黄祖炎再度担任中央政府秘书科长和中央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能再次回到主席身边工作,黄祖炎在欣喜之余,想得更多的是主席对自己的信任和重托,工作上更加勤奋细致,与主席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那时,黄祖炎染上了肺炎,加上有抽烟的习惯,身体不是很好。毛泽东多次叮嘱他要注意休息,并关切地提醒他少抽甚至不抽烟。听了毛泽东的话,黄祖炎感到很温暖,毅然把烟戒掉了。
  1936年底,黄祖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负责筹办我党历史上首期财会培训班。次年春,培训班开学。黄祖炎既是培训班的领导又是教员,两副担子一人挑。有一次,毛泽东到黄祖炎住处聊天,当听说培训班学员进步都很大时,他兴奋地说:“好嘛!我们各个根据地,各支部队,还有白区的组织,极端缺乏财会人员,三番五次向中央要人,对你培养的‘财神’学员望眼欲穿哪!”黄祖炎没有辜负毛泽东的嘱托,培训的学员日后大多成长为党政军财经后勤战线的领导和精英。
  全国抗战爆发后,黄祖炎离开延安奔赴抗日前线。临行前,毛泽东亲自赶来为他送行。看到主席有些恋恋不舍,黄祖炎对主席说:“等抗战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您!”可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俩的永别。
  
  


  苏南淮南的战斗岁月
  
  离开毛泽东后,黄祖炎到新四军军部跟随叶挺工作,后相继在中共长江局、东南局负责高级干部训练工作,为党和军队培训了大批高素质的党政军干部。在此期间,黄祖炎非常怀念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主席那睿智、幽默、富有哲理的教诲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有几次他真想抽空去见见主席,但他知道,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太忙了,实在不忍心去打扰,只能把无限的思念珍藏心底,转化为工作的动力。1942年春,黄祖炎任苏南党校党委书记兼教委会主任。他不仅具体负责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还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做好教学工作,黄祖炎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经常挑灯夜战,学习党的政策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他保留下来的毛泽东文章中,不少地方都留有批注和笔记。教学中,他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经常要求学员根据毛泽东军事论述,结合自身斗争实践谈心得写体会,并组织学员自己讨论辨析、自己打分评价,深受大家欢迎。正是凭着谦和的领导风范和广博的学识,他赢得了女学员周泽的爱慕,两人不久便结成了革命和人生的伴侣。
  1944年夏,苏南的斗争形势越来越恶劣,根据地有所缩小。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黄祖炎奉命离开苏南第三地委书记岗位,前往淮南任甘泉县委书记兼路东军分区甘泉支队政委。当时,甘泉县委刚成立不久,抗战又刚刚渡过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复杂的斗争环境和百业待兴的工作压力,黄祖炎以忘我精神开展各项工作。他一面深入开展整风学习运动,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一面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运动,做好青年参军支前工作。同时,率领甘泉支队积极作战,巩固和扩大根据地。1944年底,甘泉支队与分区独立第四团一举攻克敌甘泉山据点,全歼伪军一个加强连,切断了天长日伪军与扬州的联系。1945年2月中旬,甘泉支队拔除伪军司徒庙据点。同年8月11日起,他指挥甘泉支队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展开积极的反攻作战,至20日,路东全区基本获得解放。期间,黄祖炎还派人与南京伪航空训练处联络,开展策反工作,并于20日成功策应了伪中校飞行教官周致和等6人驾驶原汪精卫座机“建国号”起义,从扬州西郊机场飞往延安。尔后,甘泉县委和甘泉支队派人将伪航空训练处少将副处长白景丰等17人分两批护送至新四军军部。
  甘泉解放后,黄祖炎改任中共华中局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那时,淮阳城还潜伏着大量敌特分子,暗杀、枪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新生的民主政权。为尽快稳定局势,黄祖炎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除恶镇反,发展经济,使百孔千疮的城市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45年底,黄祖炎调任山东野战军二纵四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朝阳集战役、宿北战役等战役战斗。在宿北战役中,黄祖炎参与指挥四旅部队,在二纵编成内与九纵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的任务,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役,是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九师2.1万余人,并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是我华东战场的一个转折点。1947年2月,黄祖炎任华东野战军二纵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数十次战役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战事频繁,工作劳累过度,黄祖炎肺病复发并不断吐血,被迫转到山东临沂休养。
  


  模范践行党的政治工作
  
  黄祖炎从参加革命开始,就主要从事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使黄祖炎对政治工作看得特别重。他经常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工岗位就是我人生的舞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48年秋,病情相对稳定的黄祖炎就任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再次回到工作岗位,让他异常兴奋。此时,部队以“三查三整”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还没有全面结束。为指导好部队的查整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整军开展情况和官兵思想动态。有一次,他到军区后勤部被服一总厂指导查整工作时,曾与被服厂负责人沈超进行过长谈,详细了解情况,谆谆教导他要切实掌握好党的政策,防止可能发生的偏向。
  黄祖炎担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后,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做好新兵团升补主力工作,他夜以继日地忙着了解情况,与干部谈话统一思想,同时进行周密部署,甚至连交接时间都亲自计算好,交代清楚。在他的艰辛努力下,军区13个新兵团顺利升补为华野主力。在此期间,他还具体负责军区南下干部的选调工作。为保证这项十分紧迫而又敏感的重大任务顺利实施,他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深入开展动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踊跃报名。在他的周密组织下,渤海军区顺利抽调和培训了1套二级军区、5套军分区的干部随主力渡江南下,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超负荷的繁忙工作,使黄祖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有一次,因疲劳过度,他发着高烧,连续吐了好几天血,床前的痰盂里,水都变成了红色。身边的同志劝他休息一阵,他摇摇头说:“现在工作任务这么重,我怎么能安心休养?!”边说边在头上盖了块冷毛巾,躺在床上继续批阅报告。在渤海军区工作期间,许多难点重点工作任务如新兵工作、武装部升级、部队整编等,在他和其他领导的组织部署下都完成得很圆满。
  1950年2月,黄祖炎调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当选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和监察委员会委员。由于军区政治部主任空缺,黄祖炎实际主持政治部全面工作。当时,军区响应毛泽东关于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要大力发展生产,可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黄祖炎就亲自到渤海行署协调土地问题,与军区机关其他部门的领导一起反复研究,使全区生产运动很快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把1.6万亩茅草荒地开垦成了良田。
  黄祖炎十分关心文化工作。有一次,他了解到军区报社人手不足,便及时调整充实了干部骨干,并亲自与报社负责人一起研究编辑方针、出版和发行等问题。同时号召军区各级组织关心党报、运用党报,努力形成“大家动手,全军办报”的良好氛围,并带头写稿投稿。他还积极向上级反映,亲自主持筹建八一礼堂,解决了军区直属部队集会教育和文娱活动缺少场所的老大难问题。
  黄祖炎经常告诫大家,干部是我军的宝贵财富,对干部工作必须极端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在他的工作日记里,记干部情况是最多的,部队主要领导干部的履历、优点特长、工作成绩等都记得十分详细。他还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干部谈心,有时甚至在养病期间还不忘关心一些干部的实际困难。时至今日,一些当年接受过黄祖炎教诲的干部每每说起他还感激不已。
  黄祖炎工作非常认真,每次下达指示或重要通报,他都要经过多遍考虑和讨论,常常因一句话一个字思谋良久。在起草《1951年政治工作方针任务指示》时,他亲自修改了七八遍。在牺牲前的一个月,为组织好全区政治工作会议和高干会议,他经常操劳到深夜,撰写辅导报告和总结讲话。就在遇害的当晚,他还发着烧带病参加会议并作了讲话,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英雄山上领袖深情怀念
  
  毛泽东得知黄祖炎遇害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沉痛和惋惜。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祖炎被刺杀事件的通报》,指出:“这是我党高级干部被党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所刺杀,而为过去所少见的,应当引起全党警惕。”3月20日,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了《转发山东分局就黄祖炎同志被刺杀对所属市、地委的指示的批语》,强调“中央严重地唤起你们注意,务须重视此事,切勿等闲视之”。4月19日,毛泽东再次亲自起草了《转发罗荣桓等关于黄祖炎同志被害事件调查报告的批语》。为一个事件一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作出指示,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是极为罕见的。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等陪同下,第一次到山东视察工作。当日下午,毛泽东在听完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视察活动日程安排的汇报后,转向山东军区许世友司令员:“世友同志,黄祖炎同志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啊?”
  “在南郊的四里山。”许世友连忙回答。
  “我要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自1938年初延安一别,他去赣南接陈毅下山组建新四军到如今已14年了。”毛泽东一边屈指算着,一边深情地回忆着,“没想到,那一别便是永别了。这次自北京出发时,我就打算到济南要去看望一下祖炎同志的墓地。”
  “那好,我陪您去四里山。”许世友知道黄祖炎两次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并与毛泽东最艰难的岁月里朝夕相处了近两年的时光。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刚到济南便提出要去看望黄祖炎的墓。
  


  10月27日上午,一辆“雪佛莱”轿车开到了四里山下,毛泽东和许世友从车上下来,并排顺着蜿蜒的山路朝四里山缓缓地攀登。毛泽东一边登山一边对许世友说:“祖炎同志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而且为人忠诚,品质好,我很怀念他。他的牺牲我很震惊,为此事我做过三次批示。”
  半山腰便是黄祖炎的墓。许世友指着前边说:“主席,那就是祖炎同志的墓。”
  毛泽东加快了登山的步子,很快来到黄祖炎的墓前,心中油然升腾起一种眷恋思念之情。他站在墓前,默默致哀,并深深地鞠了一躬。所有在场的人也都鞠躬默哀。许久,毛泽东俯下身,轻轻抚摸着墓碑和“黄祖炎”三个字,深情地说:“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随之,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无声地滴落在墓碑上。在场的人看到毛主席对同志和战友怀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无不为之动容。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对许世友和身边其他同志缓缓地说:“祖炎是个好同志,对党忠诚,办事认真。为革命他的家中牺牲了四位亲人。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说完,又缓步绕墓地转了一圈,点点头说:“墓修得很好,山东军区的烈士抚恤工作做得不错。”然后,他环视四周,但见青山苍翠,树木葱郁,座座烈士墓碑林立其间,由衷地感慨道:“青山有幸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也!”
  从此,四里山便有了更响亮的名字——英雄山。
  初夏的英雄山,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屹立山巅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上铭刻着无法抹去的岁月伤痕。先烈的身影依然清晰如昨,英雄的情怀依然感人至深……为了纪念黄祖炎百年诞辰,2008年5月16日下午,济南军区政治部领导、军区空军有关领导、驻济部队官兵、黄祖炎的亲属及其家乡代表,专门到英雄山烈士墓前祭奠追思了黄祖炎,并敬献了花篮。
  黄祖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光辉战斗历程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牺牲精神,他的辉煌业绩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让后人永远缅怀和传诵。○
  
  责任编辑 张荣辉
其他文献
彭德怀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从湖南这块红土地上走出,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先后参加或领导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组织指挥了许
期刊
1951年国庆节的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名为《一九五一国庆节》的新闻纪录电影片。聂荣臻非常关心这部片子的拍摄,每次受阅部队彩排预演,都通知摄制组去观看,以便正式检阅时拍好影片。  影片素材拍下来后,初编样片刚剪接好,聂荣臻就通知导演把样片送审。到中南海紫光阁审片的首长除了聂荣臻外,还有朱德、陈毅和陈赓。放映后,首长都称赞今年的大阅兵拍得好,有气势,受阅部队士气旺盛,队列
期刊
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亚欧会议实现第二轮扩大后45个成员领导人的首次聚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了开幕式、三次全体会议及闭幕式。  胡锦涛指出,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期刊
[摘 要]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 、刘少奇、 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
期刊
1998年,由于气候异常,我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7日,九江市长江大堤决口,大批村庄被淹,九江市危在旦夕。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的心。中央在第一时间内紧急派出人民解放军与地方武警部队、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奋力抗灾。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终于堵住了决口,夺取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正值98
期刊
[摘 要] 淮安市作为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特点鲜明,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农”问题 发展    随着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弱势地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
期刊
[摘 要]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师范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面对当前教育实践环节正流于目标简单化、过程形式化及实习生缺少足够教育教学实践机会等弊端,有必要探讨教师指导和集中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也是探索教师教育
期刊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自然既赐予人类阳光、空气和水,同时也赐予人类灾害。  公元1998年,农历虎年,地球忽然间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一年前,厄尔尼诺现象几乎不约而同地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从美国的密西西比横扫加拿大的魁北克。所到之处,高速公路关闭,学校停课,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不计其数。在中国,一边是黄河万里断流,干涸的河道,像大地胸
期刊
[摘 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核心 解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期刊
[摘 要]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以“东井冈”打造红、绿、古“三色”文化品牌为例,探索加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地方特色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