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借助于一定的表现形式,创设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场景。创建好的课堂情境,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创建情境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内容生活化
在学习《识字六》时,一位教师这样创设故事情境:“1、春天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组织了“红领巾”旅行团,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旅行,请帮助我解决旅行中的一些困难,谁愿意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抢着说“愿意“)这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2、(出示课件)瞧,老师举起队旗,同学吹响铜号,马上就要出发了。可是一道难题挡住了去路,请大家看图上方的内容,谁能准确流利的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读了这些内容之后,你发现什么?大家马上积极想办法解决难题。说出“一面、一把、一群、一片”这些都是数量词。在这个情境创设中,教师用倒叙方式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
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用以解决生活问题,把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习内容前置,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擎着一面红旗,同学们吹着号,排着队和老师一同去校外活动是一件极其平常不过的事情。表面上,师生一同活动,实际上是共同读文、识字、写字,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悄无声息的学习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
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识字六》是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常识方面认识尚模糊,在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的一堂课。例如:海滩、军舰等环境对城乡结合区域的学生而言就比较生疏。教师引导说:“有位细心的小朋友把我们旅途中,用数量词说的事物记录下来,放在《识字六》中,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教师创设情境起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生活内容、降低难度、铺设桥梁的辅助作用。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相当有帮助,这种情境的创设十分有必要。
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教学“一眨眼,我们来到美丽的海边。站在海边……”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说“海鸥、军舰、沙滩、帆船”,“你能试着用数量词来说说嘛?”许多同学抢着说:“一只海鸥 一艘军舰 一片沙滩 一只帆船”,接着教师又鼓励说:“同学们说的真好,(出示海边图)请你借助拼音把刚才所说内容准确流利的读下来”。就这样,师生们不知疲倦地来到“迷人的乡村,清幽的公园”等孩子们喜欢的地方,试着用数量词说出了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认读了十几个没有学过的汉字。
四、形式多样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一年级小朋友,一节课准确认读十几个汉字的拼音,认清他们的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每课都要识字就更不易了。为了改变单一的识字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设计不同的情境中识字以解决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小朋友玩耍的愿望,让同学们大饱眼福,零距离的欣赏海上风光,而且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降低识字的坡度。
教学实践中,笔者着意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上教學情境的设计,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在近几年的学生识字比赛中,我教的学生整体成绩突出。欣慰之余,以成笔墨,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内容生活化
在学习《识字六》时,一位教师这样创设故事情境:“1、春天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组织了“红领巾”旅行团,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旅行,请帮助我解决旅行中的一些困难,谁愿意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抢着说“愿意“)这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2、(出示课件)瞧,老师举起队旗,同学吹响铜号,马上就要出发了。可是一道难题挡住了去路,请大家看图上方的内容,谁能准确流利的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读了这些内容之后,你发现什么?大家马上积极想办法解决难题。说出“一面、一把、一群、一片”这些都是数量词。在这个情境创设中,教师用倒叙方式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
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用以解决生活问题,把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习内容前置,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擎着一面红旗,同学们吹着号,排着队和老师一同去校外活动是一件极其平常不过的事情。表面上,师生一同活动,实际上是共同读文、识字、写字,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悄无声息的学习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
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识字六》是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常识方面认识尚模糊,在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的一堂课。例如:海滩、军舰等环境对城乡结合区域的学生而言就比较生疏。教师引导说:“有位细心的小朋友把我们旅途中,用数量词说的事物记录下来,放在《识字六》中,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教师创设情境起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生活内容、降低难度、铺设桥梁的辅助作用。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相当有帮助,这种情境的创设十分有必要。
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教学“一眨眼,我们来到美丽的海边。站在海边……”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说“海鸥、军舰、沙滩、帆船”,“你能试着用数量词来说说嘛?”许多同学抢着说:“一只海鸥 一艘军舰 一片沙滩 一只帆船”,接着教师又鼓励说:“同学们说的真好,(出示海边图)请你借助拼音把刚才所说内容准确流利的读下来”。就这样,师生们不知疲倦地来到“迷人的乡村,清幽的公园”等孩子们喜欢的地方,试着用数量词说出了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认读了十几个没有学过的汉字。
四、形式多样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一年级小朋友,一节课准确认读十几个汉字的拼音,认清他们的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每课都要识字就更不易了。为了改变单一的识字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设计不同的情境中识字以解决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小朋友玩耍的愿望,让同学们大饱眼福,零距离的欣赏海上风光,而且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降低识字的坡度。
教学实践中,笔者着意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上教學情境的设计,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在近几年的学生识字比赛中,我教的学生整体成绩突出。欣慰之余,以成笔墨,与各位同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