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源短缺问题的再思考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未来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均资源消耗增长不可避免会加剧世界资源短缺,但应看到也存在着诸多平衡与抑制因素。一方面,常规资源探明储量不断增加,待发现及非常规资源潜力巨大,替代资源前景乐观;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趋缓,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替代和循环利用增加,需求也将受到抑制。本文认为,国际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多为经济性、政治性、区域性及需求主导的市场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解决之道在于发展经济,完善市场,提高效率,深化合作,避免政策失误。
其他文献
奥朗德上台后,法国将经济外交作为其对华政策的核心,寻求中法经贸关系的再平衡。奥朗德政府希望借重中国解决法国经济问题,试图通过对华经济外交增强法国在地区层面的影响力,促进与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战略合作。但奥朗德对华经济外交仍存在片面性与矛盾性的一面,为有效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中法还需在目前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超越双边关系实现经贸平衡,在亚非地区问题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加强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合作范式。
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两年多来,欧盟外交所受的影响逐渐显现。欧盟外交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经济领域,追求商贸和经济利益成为其当前的首要目标。同时,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新兴大国的态度和政策总体上更趋重视,也更为务实。债务危机还影响到欧盟的外交意愿特别是行动能力。外交资源日趋减少使欧盟外交呈收缩之势,其外交重点将进一步向周边地区倾斜。此外,债务危机加速了欧盟的内部分化,其“外溢”效应将弱化欧盟共同外交。
亚太地区既是21世纪的希望,也正在成为安全与军事冲突风险增大的区域。面对一系列新生挑战与难题,既有的各种亚太安全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构建一个包容、开放、多元、平衡的“跨太平洋安全合作架构”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该架构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地区安全机制的补充、整合、优化、增效与提升,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与网络,旨在弥补亚太地区现有多边安全机制的缺陷与不足,填补“全覆盖型”地区安全机制的空白。其核心思想是,“太平洋足够宽广”,完全容得下地区所有国家一起共同发展,共享和平。
为了帮助朝鲜救灾,帮助朝鲜民众安度生活,韩国自1995年朝鲜受灾起开始对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迄今已历15年有余。2000年以来,在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卢武铉政府的“和平繁荣政策”引导之下,韩国对朝援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以前有明显的进展。但是,朝鲜的粮食供应状况始终未能得到改善,并且朝鲜还在2006、2009年先后进行令韩国担心的两次核试验。为此,时至李明博政府时期,韩国对朝鲜在以前实行的包容政策上有所后退,转向实施以实用主义外交为中心的强硬政策,韩国对朝人道主义援助因此逐渐削减。
中日两国关系2012年9月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目前正在蜕变为亚太地区最危险和最不确定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和第三大国,中日对抗的持续对于地区和全球经济都将产生重大消极影响。201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下降47%,中日双边贸易额下降5%。
中日关系近年来持续紧张。特别是安倍上台后,日本不仅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死磕”中国,还试图在中国周边构筑所谓“包围网”,致使中日关系成为亚太地区最带危险性的双边关系。作为东亚两大强国、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对抗给地区与全球和平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但随着APEC会议临近,安倍政府隔空喊话,不时发出希望与中国开展外交对话的声音,安倍尤其多次表示希望中日举行首脑会晤。安倍政府对华态度由“强硬”转向“温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倍政府急于打中日首脑会谈牌、急于要求改善中日关
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的两年多以来,一直遵循直接、公开向中国“叫板”、“死磕”的战略与政策,包括推行以“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为内容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搞有意“冷落”中韩等近邻的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
当前,阿富汗政治、经济与安全重建步入加速期,地区国家随之加大博弈力度,营造有利于己的地缘环境。阿富汗未来重建何去何从,取决于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以及这些安排在2014年美国移交防务后的执行情况。有效持久地保障阿富汗重建稳妥推进,既是地区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它们未来应积极履践的重要职责。
当前美国内热议的“能源独立”,实质是美国内能源产量增加、需求下降共同作用下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下降。“能源独立”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正确性,但并不现实。它反映了美国综合实力相对衰落过程中美国民众复杂和矛盾的心态及美国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的上升。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目益加深的大背景下,追求“能源独立”有悖于国际潮流。强化相互依存。推动全球对话与合作,应成为各国维护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国内热议的“能源独立”,不但难以实现,也不符合全球化大势。
迄今为止,战术核武器是美国和俄罗斯核军控条约中未曾实质触及的问题。战术核武器在美、俄核武库中占有相当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战略核武器更具危险性。在全球积极倡议走向无核世界的进程中,美、俄无法回避战术核武器削减问题。由于美、俄战术核力量在武库规模、安全作用和部署态势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双方在战术核武器定义、核查和计数等方面争议颇多,未来美俄战术核武器裁军谈判的进程将是艰难、复杂和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