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传能量新图绘丹心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这是习总书记多次在扶贫工作中讲到的一句话。
  2018年金秋,我正在北京行政学院参加学习培训。当看到家乡四川省文联所属的《四川艺术网》刊登画家王开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精准扶贫为素材创作的巨幅中国画作品《习主席到凉山》时,我顿时感慨万分,夜不能寐,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年春节前夕2月11日凉山州的盛况。
  这天上午,十分关怀凉山彝区贫困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从西昌出发,驱车近两小时,来到位于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了彝族困难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当习总书记要离开火普村时,村支书代表依依难舍的群众向习总书记献上了彝族最高、最珍贵的传统礼仪“查尔瓦”,表达群众对习总书记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习总书记卡沙沙!(谢谢!)”“习总书记库史木撒!(新年好!)”“习总书记子莫格尼!(吉祥如意!)”乡亲们的问候祝福声此起彼伏。大家唱起了彝族民歌《留客歌》,歌声和热情交融在一起,余音缭绕,响彻凉山州大地,难忘的景象至今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心尽快出战,加大对凉山州的综合帮扶工作力度。我有幸在省人社厅的推荐安排下,成为一名一线扶贫干部。见到《习主席到凉山》这幅以“习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国画巨作时,我再一次心潮澎湃,耳畔响起了习总书记和省委对我们扶贫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期望,这更使我坚定信念、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好省委和州委下达的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每一项作战任务,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就是国画《习主席到凉山》的正能量带给我的精神鼓舞。画家王开术先生用他那妙笔生辉之手,将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镌刻在了国画《习主席到凉山》中,把领袖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牵挂,群众对总书记无限热爱的场景,永远存留在这幅具有史记性的画面中。
  王开术先生是一位以创作领袖人物题材见长的画家。多年来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美术展并获奖。他创作了以习总书记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开创未来》 《中国梦》《习主席到凉山》;以孙中山为题材的作品《天下为公》;以毛主席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开国元勋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雕塑作品《伟大领袖毛主席》;以邓小平为题材的国画作品《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回归》《中英香港回归谈判胜利》;以胡锦涛、连战为题材的作品《谆谆教诲》《中华情》;以温家宝为题材的作品《大爱感动中国》、油画作品《多难兴邦》;以军事为题材的国画《抗日烽火气如虹》《不尽的思念》《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王开术先生在历时半年精心创作《习主席到凉山》的过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虽然前些年他曾去过凉山两次,创作的作品《大凉山歌星》曾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上展播,让人们对凉山人民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这次创作的以领袖画像为主题的巨幅国画《习主席到凉山》高2.4米、宽1.93米,任务重大、作画的艰辛可想而知。王开术先生怀着对习总书记的热爱,凭借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绘画功底,把习总书记慈祥以及气宇轩昂的领袖形象刻画得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在作品《习主席到凉山》中,39位男女群众的神态也被刻化得细腻、生动、淳朴、深入精髓。逼真的视觉效果,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群众对习总书记无限的热爱与深情。每个群众的表情、年龄、职业等都描绘得鲜明透彻,展现得淋漓尽致。据王开术先生讲述,作品创作过程中曾得到绵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马培松的大力支持。当他对彝族服装、头饰把握不准的时候,也及时得到了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会长张桂霞的鼎力帮助。
  王开术先生凭借他画连环画、版画、油画、雕塑的才能和画外功夫,大胆运用版画和国画中“黑白灰”三色的对比关系。通过习总书记身上的白色查尔瓦,把领袖突出于画面最显眼的位置。与此同时,画面还巧妙地运用透视法则,把习总书记的面部周围处理成白色,在热烈的人群中更加突顯了习总书记的领袖气质。《习主席到凉山》画面饱满、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笔墨热烈而轻快随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幸福感染力,使人仿佛听到了热烈的掌声、回荡的歌声,这正是画家王开术先生的多幅正能量画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最后让我们共同期盼,王开术先生能有更多以大凉山为创作题材的美术巨作登台亮相!
其他文献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在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表示热烈祝贺。  成都画院是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繁荣的重要象征,建院以来,广大画家同仁立足天府之地,传承巴蜀文化,坚持深度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精研艺术语言,勇于探索创新。许多艺术名家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涌现出一大批艺术人才和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希望画院认真总结经验,在新时
正当战“疫”战斗得十分激烈之际,王富强以强烈的使命感、饱满的创作欲,为我们创作了六首反映此次战“疫”的公益歌曲,它既描写了战“疫”,也展示了王富强的一片赤诚和绚美才华。  多少双眼睛遥望着武汉,  多少颗爱心牵挂着武汉,  多少名战士飞奔向武汉,  多少位同胞支援着武汉!  在这病魔横行、疫情严峻的时刻,武汉,成了全国抗击冠状病毒的中心和前线。  正当战“疫”战斗得十分激烈之际,王富强以强烈的使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爱的文学》《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审美心理与诗学话题》《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等。  推荐理由  2017年1月,出版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影像诗学”的专著《图像文化时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一定是妈妈,可是,我的妈妈却是个“大骗子”,你不信吗?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小的时候最爱挑食,长得又黄又瘦,上幼儿园时,天天念叨着想学游泳,哪知道,这以后她一直拿游泳说事。那天,妈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大鹅蛋,中午煮熟剥掉壳放在我的碗里,我一看就不想吃。这时,妈妈突然问我:“唐诗《咏鹅》还会背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赶紧背起来。妈妈笑着对我说:“看!鹅可会游泳了,你不是
如果我们有心对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进行一番考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已选择性回避甚至抵触苦难阅读,但作家仍然层出不穷地进入苦难叙事这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他们的命意很明显:不在于煽情和渲染苦难,只在于通过文学的方式铭记与反思苦难。  《十月》长篇小说专号2020年第6期推出的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以川北农村少年凌云青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密不透风”的苦难叙事和随处可见的年代记忆
山城重庆,嘉陵江畔,浓荫如盖的黄桷树、爬满青藤的小楼……化龙桥南华村48号,那个此生难忘的小院。   1958年8月,我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刚满20岁。按我当时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进入中央美院本科继续深造,但我听说四川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油田,号称四川的“克拉玛依”。于是我就坚决要求到火热的油田工作。来到重庆后,却被留在了重庆美协(现在的四川美协)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把我和吴强年介绍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庄園文物珍品馆”内有一套清中式紫檀木家具,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计有座椅八把、茶几四个、六角桌一张,共十三件,被博物馆视作 “镇馆之宝”,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这套紫檀木家具有着一段传奇的流传经过。据调查,这套家具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物。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后进入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的京城),其手下部将鲍超带兵冲进洪秀全的天王府,将这套家具抢回四川
朗诵/刘劲   元宵节,中华自古称佳节。   称佳节,全民欢乐,笙歌通夜。  今年元宵大减色,门万户守家宅,   守家宅,冠状病毒,城乡肆虐。   (二)   戰妖孽,中华儿女不畏怯。   不畏怯,全民动员,鏖斗不歇。   病毒扩散全阻绝,冠状恶魔尽歼灭。尽歼灭,大功告成,欢呼祖国。   简介   马识途   著名作家。   刘劲   著名影视演员、影视剧“周恩来”扮演者。
在所有中华诗词中,庄宏华最喜欢毛主席的诗词。他认为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富含远大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不乏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催人奋进,感染力极强。故而多次以毛主席诗词为创作蓝本,用不同的书法形式表现毛主席诗词的伟大精神。  军人,自古活跃于边关战阵,似乎与书法绘画这些文人墨客所钟情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没有交集。然而,在新时代的人民军队里,却不乏文武双全的现代军人。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副参谋长、云南怒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