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提问与深层次应用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无论是“哥德巴赫猜想”,还是“李约瑟难题”,都曾引发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注意和探究的热情,在不断“攻克”的努力与未被攻克的现状之间,我们的社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螺旋式上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也发现国家正逐渐重视科学难题的提出:由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的“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正如火如荼,并于2009年7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阶段性成果;追溯到2005年,经过133位科学家的艰辛努力,出版了《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这都是探索人类未来、促进科学发展的举措。
  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科学领域也是如此。科学地提出问题,不管是否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彻底解决,都能够引发思考,促进研究和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2009年4月,我刊率先发表了针对网络教研的“李克东难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起海外学者的注意:日本学者前迫孝宪及张海以《和教育现场持续对话的学习型组织的可能性》为题试解“李克东难题”;也有加拿大学者表示他们也存在“李克东难题”现象……
  在对李克东教授的采访过程中,他表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对“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不断前进的”和“科学难题,是点燃科研热情的火把,是科学进步的阶梯”这样两个问题的深刻认识。难题针对科学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它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答案,谁也不能说自己的答案是最好的。但是,问题的提出可以推动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发展。
  2010新年伊始,我们也将迎来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十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李克东难题”被提出、被关注、被讨论,使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蔚然成风,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进而能够解决更多的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刊编辑部 仲跻宏)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使学校教育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助基础知识教学    《历史与社会》教学材料的跨时空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而互联网可以为《历史与社会》教学营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下称“新课标”)公布以来,引起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一些新教材也陆续出版。笔者从2003年春项目启动到2004年6月教材正式出版,参与了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材(下称“高中教材”)的编写工作。高中教材至今已经过近三年的使用和检验,它是否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满足教学要求?笔者通过亲身经历,从教材编写原则和编写策略两方面,讨论新课标下高中教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及肠道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食物的選择不恰当,会大大增加过敏的发生风险。  祝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师,医学博士,美国营养学博士后,上海儿童营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科普促进委员会特聘教师。主要从事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双语教学与个性化营养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长期从事公共营养宣教指导,在通过个性化营养与健康管理模式促进不同人群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恰恰满足了它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形式,使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灵活化、成效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
题记:以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已被证明是儿童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信息时代,儿童爱听的故事有了新的化身——电子故事,如何设计和创作出精彩的电子故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电子故事书之互动设计》一文,供有关电子故事融入于学科学习之互动设计的创作者、制作者、浏览者借鉴与参考。    前言    电子书的出版为阅读行为带来新的价值与内涵,使得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由单向式的平面文字阅读,走向交互式的多媒体阅读
对于教师来说,经历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是一次磨练,更是一次“痛苦”的历练,但可以因此成长和成熟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教研活动,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信息技术教研员王老师和美术教研员赵老师组织的一次全区的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异本同构、优化教学)。这次教研活动很特别,是美术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共同来上一堂长达1个半小时的课。以往我都是作为一个听课者去参与区级教研活动,而这次却要在活动
人生在世,五味杂陈。单就“制作课件”这一今日教师避无可避之事来说,也是酸苦辛甘咸无一可免。    酸入肝,生津、收敛。制作课件必然有许多的“辛酸”,但只要肝平而气顺,静下心来努力钻研,潜心探究,做出的课件必不“寒酸”。  苦入心,清热、泄火。虽都说制作课件是“苦差”,动脑动手时难免“苦思”、“苦恼”,但却也能使人远离浮躁、平心静气。若是急功近利,怕是结果会令人“苦闷”了。  辛入肺,解表、行气。课
信息交流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但无论是高中课本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侧重于介绍交流的意义、影响及交流的方式,而对实质性的交流却往往避重就轻,无法放开手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需要上网:网络是信息技术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搜索、下载、发布、交流等课,需要上网才能完成。  二、学生想上网:在网络如此
常听到有人抱怨,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我们已经无法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对于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宁愿在网络上查阅资料,也不愿意去享受阅读的乐趣。但是,一本好书的价值永远是不能替代的,而读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与心灵契合的旅程。  大体说来,信息技术教师读书,不外乎以下几种目的:一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读,这是一种吃快餐式的读法;二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读,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全世界第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以下简称“9000标准”)。它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的智慧和全球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蕴含了质量管理的精华——预防、监督和持续改进三大科学管理机制,融汇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先进思想。“9000标准”涉及企业、宾馆和教育等39个行业,教育是其中的第37个行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