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技术在无人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设备管理与维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作为远程系统,其故障诊断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至其中,即可有效探寻其中多项故障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完善无人机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将虚拟仪器技术运用至无人机故障诊断的各环节中、通过虚拟仪器完善软件控制平台等多项措施的运用,对虚拟仪器技术在无人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煤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是煤炭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枢纽与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煤炭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根据我国智慧矿山建设实际需求,构建了煤炭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体系技术架构,分析了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关键技术并进行展望.
分析了煤矿井下钻机用油缸式给进装置的基本设计原则及结构特点;针对长行程的需求,开发了串并联组合油缸式给进装置,给出了给进装置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拟合曲线分析了有效给进力和起拔力的变化.分析得出:随着磨损增加,有效给进力和起拔力随之降低.利用检测试验台对钻机的最大给进力和起拔力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采用纳米Co/碳纳米管(CNT)催化剂催化臭氧对甲基橙进行降解,对纳米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钴含量的催化剂催化臭氧对水中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结果 表明,纳米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臭氧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对150 mL甲基橙溶液,当甲基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O3的质量浓度为4mg/L,Co/CNT-3加入量为30 mg时,反应1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9.5%.并且Co/CNT-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甲基橙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2.5%以上.研究结果拓展
利用针-板式气液两相低温等离子体对蒽醌类染料中间体溴氨酸(BAA)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结果 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溴BAA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BA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40、100 mg/L时,BAA的去除率分别为95.40%、90.86%、82.82%,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504、0.0380、0.0280 min-1.酸性条件和增加氧气流量有利于脱色反应进行.活性尾气的利用可以显著提高BAA处理效率,反应动力学常数从0.0380 min-1提高到0.0497 min-1.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为了探究陶瓷膜曝气对臭氧气液传质的影响,对三种陶瓷膜进行了性能的表征与评价,并从陶瓷膜孔径、臭氧投加量、进气流量、温度、pH等方面对液相臭氧浓度和表观传质系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号陶瓷膜传质效果最好,其液相臭氧平衡浓度和表观体积传质系数(KLa)分别为微孔曝气的3倍和2.1倍.最佳的液相平衡臭氧浓度(10.20 mg/L)和KLa(0.519 2 min-1)在1号陶瓷膜、臭氧投加量为43.92 mg/L、温度20℃、进气流量400 L/h,pH为7条件下取得.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材料是近些年来非常有研究热度的多孔材料.由于其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功能及结构可调、丰富的活性吸附位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催化、光电传导和吸附等方面.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策略、结构特性及物理化学性质出发,综述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的应用,阐述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的吸附条件、吸附性能、吸附效果以及吸附机理.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共价
以焦化废水膜处理系统的纳滤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葡萄糖为碳源,开展了 91 d的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生物脱氮试验,考察了焦化纳滤浓水的脱氮性能,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和qPCR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了纳滤浓水脱氮的微生物机理.结果显示SBR稳定运行期间(31~91d),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1.8%~67.8%和91.9%~96.9%,表明葡萄糖碳源条件下SBR生物反硝化工艺处理高电导率焦化纳滤浓水过程表现出良好的脱氮性能.微生物分析显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Bacteroidete
以某高烈度区的医院住院楼结构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使用软钢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了消能减震的设计分析.从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和层间位移角这3个指标对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安装阻尼器楼层的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均高于19%,软钢阻尼器可以分别为结构的X向和Y向提供7.38%和7.23%的附加阻尼比;大震作用下,消能减震系统仍能正常发挥其耗能能力,对比无控结构,减震结构的X向和Y向的最不利层间位移角降幅分别为27.2%和32.9%,
随着社会各领域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降低能源消耗的相关技术开始被关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节能降耗的挑战.在实际生产中,油、气资源的开发、供应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分析油气资源开发过程,提高生产中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水平,对于促进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现已颁布施行,其中规定了新建学校建筑应当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功能.本案例为四川省首批采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设计并实施的高烈度区新建学校项目.项目使用PKPM-GZ软件进行了隔震设计,并用ETABS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介绍了新标准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整体设计法的隔震设计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对目前存在争议的部分提出了讨论和相关建议,为推广和应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进行隔震项目设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