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分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加强制度管理,培养班干部,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各项有效措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方法;有效管理
目前,中专生的管理难度比各类学生都相对大,原因是初高中生普遍有升学的热望,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而中专生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到顶了,在学校是混毕业,缺乏对美好前途的追求和向往。如果管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师生的对立、班级整体的散乱,甚至出现严重的违纪事件。“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很有哲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厌学、愚钝、不守纪律、班级散乱等等,总有导制它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很大一部分也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失职或无能。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
1.班级现状分析
全面掌握本班级学生的特点,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胜”,并不是把学生作为对手,而是做好学生工作。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作为我校,四星级中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占绝大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才逐渐形成,他们希望在同龄人中标新立异,但是,缺乏控制力,缺乏恒心和韧性,且情绪多变,容易冲动。有些同学因中考落榜,未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严重缺失信心。
2.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为实现有效管理打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以反证的形式强调师生交往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师生的交往是学校工作的主渠道,交往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强调教育中的师生情感交融,即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处于积极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相互的信任与尊重。作为班主任,应多去教室、寝室、操场、食堂,从时间上保证增加与学生正面接触的几率。同时,可以定期不定期的与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他。深入来说,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正确的引导,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可以对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最终使其终身受益。班主任应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
3.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有助于班级有效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一点疏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班主任一看到地上有纸屑就随手捡起:要求学生不准带零食进教室,班主任就首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主任首先以身作则。班主任采取陶冶情操、以情育情的方法,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中专教师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改进新措施,不断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为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而不断探索。
4.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实现班级、学生的双赢
4.1 展示自我,信心大增
中专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爱好广泛,精力充沛,富有个性。班级的管理工作应尽量从中专生的特点出发.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相互渗透、协调统一。校园文化是实施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要载体,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作用。要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壁报等阵地,组织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课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应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开展班级文艺晚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当然班级还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在其中,每位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就会使教育渗透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创建一个富有人性、民主开放的人文环境,使学生成为主动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者。让学生找回自信的感觉,让学生舒展创造的翅膀。
4.2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鼓励的则鼓励,该教育的则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大结。班内干部配备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能否实现。首先,通过他们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领全班同学走向目标。其次,可以通过他们实现班级纪律的有效管理。再次,按照竞争原理,能级原理,“民主集中原理”,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部,带动大家积极性。这样的教育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强化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促进了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班主任的工作具有多变性和挑战性,不仅需要学习前人经验,还要不断总结,做到与时俱进。作为班主任来说,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验的借鉴,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使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是班级管理的重大课题。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