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走在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的路上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昌平区引进区外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人民满意的昌平教育,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
  推动区域教育基本均衡的主要举措
  1.扩大资源供给
  结合全区城乡和人口分布特点,明确了“每镇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学,人口密集区特殊考虑”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布局。研究采取了现有学校扩班、内部结构调整、跨学段资源共享等十项综合措施,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2.改善辦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各种工程,使昌平区所有中小学校均达到了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为小学配备各个学习领域教学设备142.67万件套,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抗震加固工程。
  3.完善政策体系
  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决执行全市“15条禁令”,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依法保障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优质高中资源向普通校、农村校倾斜,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由2011年的5.1%提高到2014年的30%,进一步遏制了“择校”现象。完善普惠性制度,在全市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范围扩大到全部公办学校,并实行“四免两补”。
  4.加强重点群体保障
  制定实施了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成立了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截止2015年底,昌平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41%。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
  5.提高教师待遇
  在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2012年以来针对昌平区教师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持续为教师办了“七件实事”:设立教育引导奖励、教育研究、境内外培训、困难教职工帮扶4项专项资金,为教师进行两年一轮的免费体检,为山区教师配备专用校车,为新引进名师及时安置人才公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专门设立农村和山区教师补贴。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基本经验
  1.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采取合作办学等方式,引进名校资源。2012年以来,累计引进名校名园16所,引优力度居五个发展新区之首,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全覆盖。
  同时,借助北京市“高校办附中、附小”“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等项目,促成4所大学与6所中小学合作建立附中、附小,3所高校与9所小学建立特色发展合作关系。
  2.开展校际联盟,实现共同发展
  统筹整合区内资源,积极探索创新中小学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一长执两校”“一校两校区”等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区属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校际联盟”发展模式,鼓励办学思想相近、情况类似的学校结成联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打造整体教育品牌。目前,比较成熟且取得实效的校际联盟有:长陵学校4校联盟、南邵中学7校联盟、实验二小6校联盟等,涉及28所学校,占公办学校的37%。2015年,还探索了同一镇域内的学段联盟和公办—民办联盟,丰富了校际联盟的形式。
  3.开展联片教研,培育名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改变农村特别是山区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创新了区域联片教研制度,将全区学校按优质校与薄弱校组合成教学协作组,形成了以强带弱、相互促进的教研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交流支教工作,推进优质校干部教师向薄弱校流动。
  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未来五年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及具体举措
  “四全一特”发展目标:到2020年,努力构建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各项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为主线,以适龄儿童少年核心素养提升为特色的“四全一特”教育改革新模式,办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人民满意的昌平教育,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
  1.构建五大教育发展集群
  以引进名校、区域特色校、高参小、高办小等各类优质资源为中心,整合已有的联片教研、校际联盟等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区域学区制、名校办分校、跨学段拉手校等新型发展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布局“保均衡、促优质、共发展”的新目标,构建东、西、南、北、中5大教育发展集群。在集群内部,根据干部教师培训、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育、综合素质提升、设施设备共享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结成2-6个发展联盟。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培育5-8所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力争60%的学校有特色;昌平一中、昌平二中2所北京市示范校以及所有引进名校均成为“北京知名、国内有影响”的高中学校,在北京市具有知名办学品牌的學校占全部高中校的2/3以上,等等。
  3.加大名优资源培育力度
  引进清华附中、北京四中国际部;与高校合作新增6所附中、附小;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着力培养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同时,统筹好名优资源,发挥好名优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4.培育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校外教育5项保障措施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5.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均衡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7大具体举措。
  编辑 _ 王雪莉
其他文献
The English Edition of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AMS) sponsored by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CMS) is a window through which foreign meteorologists could
期刊
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必然成为我国高校美术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当前,我国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正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
马瑞捷撰文《浮云下的城市生机——城市公共空间的时间性》指出,国家体育馆周边的地区虽然是完整的步行区域,但建设之初为了强调北京中轴线的强烈纪念性而使这片步行区远远超过
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民俗体育内涵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以为,民俗体育是指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内由广大民众创造、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样式。它既依附于民俗节日,也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民”指民间,相对于官方而言,指广大民众。“俗”即普遍流行之意。简而言之,民俗体育是对民间传统体育的总称。    一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
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成都标准基线场的设计特点及其理论依据,并介绍了光干涉测量及其配合的EDM测量、光干涉测量计算结果和精度分析。
高校档案对高等学校历史记录以及后期的保护和开发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应该看到档案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矛盾共同体,高等学校应该在档案利用中积极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重视高
长恨歌里无长恨,长的是时间。这里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针一线的;不是飞流直下的,而是水滴石穿的。就像我们照镜子,亲眼看着镜子里的人是怎样生出白发和皱纹来的,而不
说真的,我对这网络的威力是越来越刮目相看了。它就像一个庞大的造字工厂,还附带着迅疾如风的传播速度。只需你手中的鼠标轻轻地那么一点,就会有数不胜数的新词跳入你的 Rea
[摘要]艺术创作是有目的的,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世界,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势必要对自己复杂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进行梳理和升华,选择最恰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情境作为切入点。不论个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还是全人类发展的大苦难、大使命意识,都可以成为刺激绘画表达的一个动机:必须先有了诉说的愿望,才能使诉说得以完成。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因此表达在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