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下地理学研究生“基础-前沿”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学二级分支学科细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内容融合化的背景下,整合优质资源、集聚优势师资打造《地理学理论基础与前沿》研究生优质课程,对提升研究生的基础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的传承与积累,河南大学地理学厚植学科优势,依托国家级地理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形成“6+x+学术沙龙”的授课模式,即团队成员的基础理论核心课+团队成员和校外合作专家的学术前沿讲座+地理学研究生的学术沙龙.在该授课模式的支撑下,不断凝练教学特色,集成了“学科融合、优质优育、方法多样、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学科优势、平台支撑、地域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
其他文献
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湘南地区多个钨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蚀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 表明,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化蚀变矿物组成复杂,但各矿区普遍存在锡石、黄铜矿、黑钨矿(或白钨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萤石和黄玉常见,云母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尖晶石化等热液蚀变普遍,表明成矿流体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来源及组分;各矿田(或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富含B和F等挥发分及Fe和Mn,钨、锡和铜矿化密切共生,钨锡多金属矿石中可见Nb和Be矿化,表明Li、Be、Nb、Ta、W、Sn、Bi、Cu、Pb、Z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端、学校地理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地理教科书的涌现,几乎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步.
期刊
地理学科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之一,拥有独特的道德教育价值,然而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能合理渗透道德教育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挖掘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设计了道德教育要求下的地理课堂组织模式.该模式从“课前设计—课中思辨—课后探究”三个环节落实要求,并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的“森林破坏”为例设计教学片断,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为地理教学与道德教育融合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本质与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中,地理教育者需要增强学科知识储备及其对学科高度的信心与认同,并充分认识地理学的学科价值与地理教育的职业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人地和谐发展观念、家国情怀、地方-全球区域认知等素养的形成.本书对于帮助我国地理学者认识和反思人文世界中,地理教师所承担的独特使命和价值指引,进而对提升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作为新识别的稀有金属成矿区带,已发现以Be-Nb-Ta(Sn-W)组合为主矿化且已形成大型矿床,如错那洞,但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处伟晶岩见到锂辉石,尚未发现工业锂矿床.因此,有必要剖析该区伟晶岩成矿(尤其Be同Li的对比)特点、条件及可能潜力,并与国内其他稀有金属矿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喜马拉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锂矿的发现.该区伟晶岩母体淡色花岗岩与华南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类似,显示高的分异程度但较窄的演化区间,并且熔体具有高的Li浓度.在印亚大陆碰撞带复杂的构造-变质-深熔作用下产生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了2021年综合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并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分会场.年会采用“主会场+分会场”与“线上直播”方式,围绕“探索新方法、融合新技术,推进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高校、教育厅(教委)教研室、出版社、杂志社、中学等600余家单位,700余位专家学者、地理教师、高校学生,组织了182场报告和385节展示课交流
期刊
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随着高中阶段“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项目化学习也逐渐走进学科教学之中.本文以“苏州河桥梁设计与城市防灾减灾理念”为例,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角度探索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历时4年完成,相关文件于2017年底印发.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又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并于2020年5月印发相关文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融入了海洋意识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青少年海洋国土知
期刊
野外实践能力是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重点,科学的评价模式对提高实践能力具有导向作用.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野外实践能力的评价内容存在偏差,评价方式缺乏过程性,评价标准缺少规范性.微认证作为当前国际评价个人专业能力的常用方法,以实践性证据为评价依据,以微能力为评价中心,包含科学的认证能力、完备的认证框架和认证流程.本文基于微认证构建地理师范生野外实践能力的评价模式,并借鉴美国非盈利性组织“数字承诺”的基本框架和认证案例,建立能力模型,设计完整的认证框架,阐明认证流程,以期为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