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让语文课堂美轮美奂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资源的利用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搜索素材能渲染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其情感;利用网络资源能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展开主题探究;利用网络平台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果教师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则必然能让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渠道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一、搜集材料,渲染教学情境
  文字资料比较枯燥乏味,對于小学生来说吸引力并不那么强,教师如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则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渲染课堂情境。这样能很好地构造出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花木兰》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对于其英雄事迹有充分的了解。然而,抽象的文字很难促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有助于学生展开学习的资料。如我给学生展示一些《花木兰》的动画片资料,让学生对其英雄事迹产生印象。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木兰辞》,并用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勇气,理解花木兰辞去功名、回到家乡的高尚情怀。在这些多媒体资料的辅助下,学生进入到了更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此时再让学生展开阅读,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我让学生带着情感诵读课文《花木兰》,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体会其情感变化,感受花木兰孝顺父母,同时又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利用信息技术,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文章的情境中。
  网络媒体能给阅读教学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置身到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这样学生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更深入而准确地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对象。
  二、放飞想象,调动情感世界
  想象力是人们观察到的事物表象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后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围绕课本的内容积极展开联想。
  《海上日出》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这篇文章展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却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中用词的美妙之处理解也不够深刻。我给学生展现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用精美的图片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可以让学生想象刚刚看到的图片中哪一幅能展现出这样的情形,作者为何将太阳拟人化,比喻成身负重担之人,为何要用“纵”来形容太阳的状态。又如:“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要用“躲”,能否用其他词代替。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展开了想象,这在分析词句时也能有更多的感触。
  在学生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课本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互动,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
  三、主题探究,发展思维智能
  主题探究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索精神,然而不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方位展开探索和分析。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展示各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尝试从多种角度入手进行主题探索活动,让思维更加进步。
  在学习《武松打虎》时,我让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作品如何通过文字展现出武松的性格特点。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其他的资源,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人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京剧就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脸谱展现人物的性格,话剧则通过大量语言体现人物的特点。学生尝试探究文章如何展现人物,发现文章中同样有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还有学生敏锐地发现文章中还可以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这是戏剧作品所不具备的特点。如“武松敲着桌子叫道”通过动作的方式展现武松的豪爽之情,想什么就做什么,而“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的句子则通过语言很好地展现了武松洒脱、豪迈的性格特点。利用网络资源能给学生的探究找到合理的方向,学生的主题探究便有的放矢。
  网络资源是一种思维媒体,可以起到中介的作用,让学生的思考逐步从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搭建平台,鼓励个性展示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平台,给学生一个个性化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也能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珍珠鸟》这篇课文展现了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和谐相处的经历,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尝试展开拓展阅读,品读其他展现人和动物相处的文章,并尝试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尝试将其写成文章。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交流,我利用多媒体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讨论作品的优劣,进行自主批改。在平台上,不少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阅读了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自己喜欢狗,但是看到其他小狗和自己的狗打架时,却打骂其他的狗,这不能体现作者热爱小动物。因此我建议去掉这个例子,换成其他更加和谐的例子。”该文的作者受到启发,删除了这个例子,选择了其他更为合适的例子。这样的交流平台给了学生互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更自由地讨论,畅所欲言。
  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能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堂空间。
  合理运用网络技术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新颖、直观而富有趣味性,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的密度得以增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吉.小学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库的有效建设[J].中华少年,2017(26).
  [2]张兰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资源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个教育界,在各高校、各重点学校中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创客教育名声日益雀起,一提起创客教育就想起那些各种炫酷造型设计的创客空间及空间里昂贵的各种硬、软设备。众多的普通中小学在创客教育上受到了财力、空间、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原因甚至还没有开始创客教育,导致创客教育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本文就探索在普通中小学创建草根(草根指的是大众化,平民化)创
【摘要】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更会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国家整体的文明水平。因此,各学科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从习惯养成、互助意识的养成、传统美德的传承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更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
【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位一体联动作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下文化自信培育实践做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以及环境育人,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与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关键词】 四位一体 ;联动共育;文化自信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10号文件)在“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伴随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是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都极为关注的话题。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尝试让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动”起来,做到由“我教,你学”向“你学,我教”转变,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原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使得复习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复习课;学习效率  复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温故而知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
【摘要】英語课堂笔记是一种常规且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但如何引导学生记好英语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根据当下英语课堂笔记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记课堂笔记有效策略研究,让学生能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合理应用课堂笔记。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笔记;有效策略  做笔记是常见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可帮助学生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等。英语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特色创建必须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主线做好文章,否则就会偏离正轨。因而,抓住学校常规管理就是抓住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牛鼻子”,做好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其本质就是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一、树立一个宗旨意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念、学生有进步”  中心小学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优质发展创品牌,面临特色师资缺乏、生源多来自农村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深度制约。我校在思考特色品牌
【摘要】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进行家校合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表现在“显性文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隐形文化”的建设上。但是随着教育E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出现了家校沟通缓慢、形式枯燥等弊端,亟需一种新概念、新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如何利用公众号、班级网络空间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家校合
本报综合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成立之初提出“教育向工农开门”,到21世纪提出“把促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理念、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国家,全面实现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到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摘要】新时期课堂改革要求下,我校历史科组开始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通过把乡土历史人物融入课堂,巧用新兴乡土历史人物资源点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新兴;本土历史人物;初中历史课堂  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