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内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主要由O特异性侧链、核心多糖、脂质A(lipid A)3部分组成,其中lipid A为其毒性中心.在创伤、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中,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虽然大量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脓毒症患者高病死率的现状.

其他文献
选择严重烧伤后6 h内入院患者20例,随机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均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置换组患者年龄(28±7)岁,男7例、女3例,烧伤总面积(64±25)%、Ⅲ度(38±9)%TBSA.伤后16~20 h行PE治疗:采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抽吸速度20~30 ml/min,枸橼酸抗凝,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置换量为全血量的60%[1
临床资料:本组146例瓦斯爆炸伤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8~40岁127例,41~55岁19例.烧伤面积30%~49%TBSA 25例,50%~79%TBSA 63例,80%~94%TBSA 58例.平均浅Ⅱ度面积为35%,深Ⅱ度面积为52%,Ⅲ度面积为12%TBSA.烧伤部位分布于患者全身,尤其是头面部和上肢.复合伤117例占80.14%,其中多发性肋骨骨折及开放性气胸18例、眼外伤9例、四肢骨折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皮瓣最大面积8.0 cm×10.0 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例,皮瓣面积13.0 cm×作者单位:750004 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
期刊
烧伤深度的诊断标准,已实行Ⅳ度五分法[1].这是烧伤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需在今后的医疗、教学、科研中贯彻执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积水潭医院曾提出诊断Ⅳ度烧伤的建议;90年代,常致德等[2]在专著中明确称电烧伤可致Ⅳ度烧伤,并认为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Ⅲ度烧伤差异较大.
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1月-2003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7~55岁[(37±23)岁].伤后入院时间:1~18 h,烧伤总面积50%~98%、Ⅲ度10%~80%TBSA.烧伤原因:热力烧伤33例,化学烧伤7例,电烧伤5例.
患者男,15岁,被10 kV高压电烧伤后9 h入院.查体:左腕部创面4 cm×5 cm,焦黄,手指无血运;颈肩部创面25cm×30 cm,肌肉外露;左大腿外侧创面20cm×15 cm.诊断:电烧伤总面积12%,其中深Ⅱ度4%、Ⅳ度8%TBSA.行左前臂清创探查,见腕部血管肌肉全部变性、坏死,因患者不同意截肢,清创后用油纱布敷料包扎.伤后2 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477×109/L,红细胞(R
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烧伤后休克的目的,但如何判断微循环的状况,掌握补液尺度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和关键.常用监测指标如心率、血压、尿量在原理上均不能直接反映组织灌流及氧输送情况,且受神经、体液调节及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脏器功能、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较大,延迟复苏和病程特殊的重度休克,情况更为复杂.
为探讨吸入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笔者对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浆降钙素(CT)进行了监测,以了解它们在血液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吸入性损伤的关系.
患者男,34岁,因易燃气体渗漏爆炸致95%TBSA烧伤,浅Ⅱ~Ⅲ度.送入当地医院烧伤科救治,经切削痂植皮、肉芽植皮、双膝关节离断术等约20次手术,大部分创面愈合,住院时间近两年.为进一步行康复治疗,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患者全身残余创面约6%TBSA,有淡黄色分泌物和异味;双下肢残端长41 cm,皮肤菲薄极易破损;双手爪状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