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的基本教学方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aa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述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历史史实进行讲述,是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的主要方法。从教师讲述中,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完整过程,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造历史形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描述和概述。
  一、叙述
  叙述就是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特的主要活动进行有头有尾、有情节的讲授。
  叙述的主要特点在于有情有节,带有感染力,能表达出历史事件的动态和进展,波折和冲突,并揭示历史发展中新和旧、进步与落后等种种矛盾斗争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成功的叙述,不仅连惯而系统地陈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生动地再现历史情节,吸引着学生如身临其境,使他们的感情与之融合,思想与之共鸣,有爱有憎而受到教育。因此叙述能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完成思想教育的良好手段。叙述事件的过程,大体上是依时间的顺序分为开端、事件的发展、事件发展的高潮、低落和结局。
  如讲戊戌变法时,就可以这样组织材料。开端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他们著书立说、办学会,由此开始维新变法。
  事件的发展维新变法主要人物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若不变法,将亡国亡种。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不令筹划变法。1898年4月,康梁成立保国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事件的高潮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旧制,颁布新法。并如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还让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参与变法。
  低落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极力反对。赞成变法的翁同龠禾被免职。荣禄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袁世凯表面答应保护光绪帝,暗中却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维新派依靠的是慈禧太后重压下的光绪帝,手中又无兵权,这时束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
  结局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法令,杀害六君子。变法失败。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运用叙述法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是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自己前后相承的关系以与同时期的其它事件的内在联系,所以要有系统性和情节性。第二是要注意史料的典型性和科学性,一定要选取最为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性,最确切的事例。第三是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只有具体地叙述历史事件,才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的要求,也只有具体的生动形象的讲述,才能使学生脑海里再现历史的真实形象,使学生学到科学的历史基本知识。
  二、描述
  描述着重于具体对象的特点,设有情节,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可以使某些历史现象讲得更加重要形象,更加逼真,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来说,可以对人物,地理环境,战争场面,劳动情景,器物,特种工艺品,科持文化成就等进行描述。例如:描述邓世昌带领全船官兵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景,就可这样组织材料:“在这场海战中,邓世昌率领的致远号,猛打猛冲,纵横海面,表现得十分英勇。在日本的鱼雷艇逼近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的情况下,致远号冲上前去,击沉了鱼雷艇,保护了旗舰。经过激烈的战斗,致远号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而日本快速舰吉野号来回逞凶。在这危急时刻,邓世昌十分清醒地看到,吉野是日本的先锋舰,撞击吉野,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于是果断下令开足马力,向敌舰吉野冲去。邓世昌还慷慨陈词,激励全船士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命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在他的号召下,全船官兵同仇敌忾,猛冲吉野。这时吉野慌忙发射水雷,致远号下幸被击中。邓世昌在致远号沉没时坠入海中,他的随从把救生圈给他,但他拒不接受,坚决表示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在他的感召下,全舰二百五十多名将士昂然屹立在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徐徐下沉的军舰上,全部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运用描述法时要注意四点。第一是要放在教材的重点部分进行描述,不可广泛描述以免喧宾夺主。第二是要善于发现描述对象的典型特征。第三是描述时应尽量选用反应时代特点的材料,如用不同的服装、发式、生活习惯和性格来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某个民族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符合历史的真实而不致一般化。第四可运用比较和比喻和方法,增强说服力和趣味性。
  三、概述
  概述就是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扼要地概括讲述,用以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发展线索。比如说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对典型事例北京人应作重点叙述和描述,作出科学结论。而对于陕西、山西、河南、云南等地方生活过的原始人群,则只要概述一下,使学生知道在距今170万年前到四、五十万年前的这段时间内,我国境内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有原始人类生活就可以了。
  运用概述法时需注意三点。第一是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一些次要方面需要概述,否则学生不可能获得系统的知识和了解历史的全貌。第二是有的史实之间,必需有衔接,以免历史的链条少了一环而产生中断现象,因此需用概述的方法说明不可缺少的史实作为连结。第三是概述不需要组织情节,只需简明有条理地概括就可以了,它是配合叙述和描述的一种讲述法。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
反思有效教学法: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例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长公式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当知识与经济结合起来的时候,无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力量。而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所以,无论是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看得相当重要,这是很好的现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这样又给学生们的压力很大,整天就是“三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根本没有时间再发展其它方面。因此,现在,无论是办公室听老师们说,还是开家长会时家长们的埋怨:“现在小孩怎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作乡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电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分层教学前的准备  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我曾经思考过,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
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它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就是体育活动通过它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和特有的功能,通过教育的过程来培养人的创新个性,开发人的创新智能。要真正体现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应用,体育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在体育教育中利用创新教育存在的潜力开拓
[摘 要]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赞美、激励学生,让孩子感受到美好的人生,充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尊重赏识 宽容  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对人的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学人文数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满足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 增进情感体验,增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   在传统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常常忽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