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医家黎有卓治疗伤寒三法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有卓根据越南的气候和地域特点将寒邪分为中寒、感寒与伤寒,并指出越南之人多伤寒挟虚,并确立“伤寒三法”:先辨病因分内外,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多为外伤寒,宜用张仲景之法散外邪、调荣卫;饮食不当、起居不调、七情所伤多致内伤寒,当用“接补”之法调补阴阳.再以形脉虚实辨治,形脉皆实实者泻之,形脉已虚虚者补之.最后落到具体治疗,见发热、恶寒、汗出等表证即在表,若脉象有力、身体壮实可急散表邪;若脉象无力以救里助阳为主,补益气血;不见表证,若脉象有力为里实之邪,可峻下里实;若脉象无力为里虚之症,可温阳散邪.黎有卓提倡用“接补”法贯穿伤寒治疗,指出久虚、大虚之人急用补法,补还须接不得间断,正盛则邪退,其治疗思路对当代针对虚人伤寒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意志的内涵丰富并具有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及其文献关于意志的论述与认识,通过总结分析意志的内涵,如意志之本为“神”,其舍为脾肾,其用为调控生命活动,其稳态为“和”,认为临床实践过程中,从治“神”、调形、形神同治等三个方面着手调治:注重治神,充分发挥意志的调控作用;强调调形,为意志活动提供良好的脏腑生理基础;形神同治,重在“和”意志.如此使意志达到“和”态,充分发挥其调控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调控作用应用于预防、治疗及其管理精神心理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有助于降低其发病率,促进健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节律性.宗气乃积于胸中之大气,为诸气之纲领,总司心肺功能,燮理气血关系,其通达上下内外,上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下蓄丹田以养元气,为支持人体心肺功能活动的根本动力,统摄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维系体内生理诸气的节律性运动,对人体生命节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宗气充盛、运行调畅则脏腑安和不失其职,营卫循行不失其常,气血输布协调有序,人体方能呼吸有节,心搏有律,寤寐有时,血压昼夜变化有度.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点,以经典文献为佐证,以临床常见节律失调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
目的:系统评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物理疗法对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VIP、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索有关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物理疗法对透析患者内瘘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0年6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 16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研究组558例,对照组5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目标潮气量法设置成比例压力支持(PPS)参数的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根据PPS参数设置方法将患者分为气道阻断法组和目标潮气量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流量辅助(FA)和容量辅助(VA)的初始设置值、呼吸系统机械参数、临床结局,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气道阻断法组29例,目标潮气量组30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顺应性、气道阻力、FA、VA的初始设置值比较差异均无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每年导致约有超过20%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1].左心室肥厚(LVH)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脏结构改变,而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因素,本文拟通过研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龄与患者左心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旨在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和透析龄与患者LVH的关系,为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期刊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可导致体内激素代谢紊乱,其中以甲状腺激素尤为常见[1~3],约20%~25%的终末期肾病(ESRD)透析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4,5],但是目前文献报道差异很大,甚至结果截然相反.有研究表明肾病患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与透析可能没有关系[6],但Khalid Alsaran等[7~9]研究结果发现在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常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现象,提示透析可能是影响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透析是否对肾脏病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具有影响作用,以此为肾脏病患者
期刊
通过查阅历代文献梳理分析女性闭经病的脉象特点,从心脾病、肾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阻滞5种类型进行总结,心脾病而致闭经者关伏寸浮或左寸沉结,肾虚闭经者尺脉微涩、尺脉微迟、尺中不至、两尺全无气、左手关后尺内脉浮,气滞血瘀闭经者肝脉沉细、肝脉紧涩、脉来状如琴弦、脉沉迟、脉尺滑有断绝、脉滑数,气血亏虚闭经者脉虚、脉散大浮芤、脉微、脉涩,痰湿阻滞胞宫闭经者脉滑而三五不调有断绝、脉形浊或脉沉伏涩,还分析了闭经病脉与孕脉的区分要点主要在滑脉上,孕脉滑而和匀,闭经脉滑而不和或弦或疾或断绝.同时总结了古代室女、寡妇、
《运气商》乃明末医家徐亦稚所著.该书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为特色,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为纲,阐释五运六气变化与疾病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阴阳交感运动化生五行、岁运起于大寒、甲己土运为南政、淫胜郁复乃病机之要等重要医学观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司天只主三之气、各气中客气先至主气随后、四间气应地之分野及灾害之说.临证辨治谨遵亢害承制之理,组方用药因势利导以调五郁之机,并附运气医案十二则以示运用.本文基于五运六气视角,从4个方面对《运气商》的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医案的用药特点予以阐述,分析了徐亦稚五运六气思想
清代著名温病大家叶天士在痿证论治过程中多有造诣.笔者通过研读《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载其辨治痿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辨治痿证模式多元化,有在经在络、卫气营血、奇经八脉之别.此外,辨痿必先知痹,提出由痹及痿的观点,治痹在先,未病先防,可祛痿邪.不论从何种辨治体系治痿均不离“通”的基础治法,用“通”之一法总不离“养”之一用,整体贯彻“通养相济”的论治思路.以“通”为用,针对病之浅者贵乎“宣通”,针对病之深者贵乎“扫通”.“养”以缓养为图,温温存之,缓慢养之,始终以顾护人体正气为根本.叶天士辨治痿证时上宗先贤理论,
《张仲景伤寒原文点精》为清代医家孟承意所著,该书从方剂的角度将张仲景《伤寒论》条文分类解析,是以方类证派的典型代表,现被收录进国家级课题《中华医藏》中.此书博采各家,取其精华,敢于质疑,其学术特点以六经为纲,重视阴阳理论,分各经不同脉证特点归纳方证;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创制手掌年脉不应图,将天干地支与不应脉位绘于手掌之中,方便学习与临床应用;善于通过反证来断证选方,分析为何不使用其他方剂来证明方证的对应.全书以方类证,相近条文归类合解,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对伤寒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