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门控轴向自注意力的多通道病理图像分割

来源 :计算机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图像中,细胞染色分布的不均匀和各类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给自动化分割带来了极大挑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卷积神经网络在病理图像细胞分割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但传统卷积无法捕获大邻域范围内像素间关联特征,使得分割效果难以进一步提升。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轴向自注意力和卷积的混合分割模型,实现病理图像细胞核的精准分割。模型采用双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其中轴向自注意力编码通道用于捕获全局特征,而基于残差结构的卷积编码通道用于获取局部精细特征,最终在编码通道末端通过特征融合增强特征表示,为解码器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解码器通过级联多个上采样模块逐步生成分割结果。此外,使用改进的混合损失函数有效缓解病理图像中普遍存在的样本不均衡问题。在MoNuSeg2020公开数据集上的定量对比实验表明,改进的分割方法比U-Net在F1、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指标上分别提升了2.66、2.77个百分点,可有效改善病理图像分割效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车在动态转向避障过程中的,基于结构化道路改进人工势场模型进行了转向避障路径规划。首先应用椭圆化距离代替斥力势场的中的实际距离,其次,引入道路边界斥力势场模型,从而在较小车道空间内获得局部避障路径,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无人车行驶环境及动态障碍物信息,引入障碍物速度斥力势场。最后,建立了以转角为控制变量的纯追踪算法模型进行路径跟踪。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传统人工势场法,应用改进的人工势场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能促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承与传播。如何以互联网技术为路径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等概念进行论述,其次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的特点,最后立足于实践,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建议,以供相关研究者
期刊
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实施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要求.相应地,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出版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江苏也开始采用新高考方案.在新高考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高考数学题题型的变化,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实施教学,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改革后的数学新要求、新课
目的 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内镜经额入路和经颞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3例)内镜经额入路进入血肿腔,B组(32例)经颞入路进入血肿腔。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术后6个月分别行两次DTI检查,通过重建皮质脊髓束(CST)观察双侧CST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息肉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表现及对临床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6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表现,以病理学活检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对结肠癌、结肠息肉的检出情况及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对结肠癌、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96.77%、92.86%,与病理学活检比较无差异(P>0.05);
<正>今年以来,农行云南省分行深耕城乡市场,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践行金融服务“三农”的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截至3月末,该行各项贷款4142.6亿元,较年初净增125.4亿元。深耕“三农”沃土“数”说乡村振兴3月30日,农行普洱分行发放首笔1.6亿元贷款支持普洱市第三批国土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该项目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将在该市
期刊
期刊
期刊
<正>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历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陕西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汇集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红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大思政”建设的社
期刊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当前全球还有超过8亿人遭受饥饿。而随着未来全球人口继续增长,以及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的饮食结构改变,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球作物产量需要翻一番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度和CO2浓度不断提升,全球气候变化正对粮食生产造成显著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