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辞伐罪”:伊利里亚战争与罗马东扩

来源 :史学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地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缕析波利比乌斯等古典史家的记述,交战历程依次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伊萨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着眼于史实层面,罗马遣使交涉,基本是其对外扩张中先礼后兵的惯常策略,也是其强化宣战理由的重要环节.而就历史叙事而论,波氏的伊利里亚战争文本,一方面将罗马对伊利里亚的征服呈现为奉辞伐罪、解救他邦的功业;另一方面是论证罗马优良政体及其在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中所发挥的有力作用,在此叙事逻辑指引下,伊利里亚成为罗马需要匡谬正俗的对象.
其他文献
反腐败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过去几年里,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进入“防腐重于治腐”的新阶段.在廉政成效方面,国外积累了关于“防”腐建设的丰富经验:全面深入的制度机制,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健全严密的法律体系,防止腐败趁“虚”而入;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滋养,净化从政环境;科学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通过研究和借鉴这些经验,有助于优化防腐制度机制、立法实践、廉政文化建设、权力监督等反腐败斗争举措.
2018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表明,201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发生量占总量的45.16%.作为食品生产的主体,企业是食品安全的责任者.借鉴美国1989年《吹哨人保护法案》及日本“内部告发制度”等其他地区先进的食品安全领域立法,我国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缺乏针对企业有奖举报的规定.2011年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地方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但实际的实行情况却差强人意.在食品安全频发、国家倡导社会共治的大环境下,如何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特别是
媒体的负面关注会影响企业的环保举措,进而传导影响企业价值.论文对部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上述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媒体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的结论,同时,加入了企业环境披露与企业环保投资水平作为企业环保举措的中介变量,其有中介效应.提出了政府想要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维护好秀丽河山,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保举措的关注,从而使企业能够自觉践行其自身的绿色社会责任、提高绿色治理能力,实现政府与企业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一体化逐步推进,欧盟的成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促进了欧洲各国合作和欧盟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目前欧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际合作与国家主权的矛盾、欧盟经济增长面临问题、欧盟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以及百年变局的世界形势等等,面对多重挑战,欧盟也在采取内部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加强防务合作等多方面措施应对,欧盟采取的措施必须切实可行充分有效,未来欧盟的发展才有可能相对顺利.
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运转, 主要依赖于所征收的“皇粮国税”(包括现钱、实物和劳动)为运行基本保障, 故“催科”在宋代极为重要.包伟民指出, “催征赋税实为基层管理的首要任务”,① 如何做到足额乃至超额征收, 同时保证百姓维持基本生存且总体稳定, 既是朝廷所关心操切之国家大事, 也是村民在无法公开抵抗的前提下, 与官府明暗博弈求生的重要一环.在年复一年“催科”中,县令、书吏、甲头、户长、大小保长、村民百姓等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 发生了既雷同又相异的“智斗与血斗”.
期刊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伟大辉煌的一生.他作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已被载入了史册,并被人们所深刻铭记.本文首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分析了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历程,及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就苏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承与跨越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金史》记载的金朝开国史是信史.“都勃极烈”不是金建国后女真国主的称号,而是生女真进入高级酋邦阶段后大酋长的称号.阿骨打建国之初只求民族自立,并没有灭辽的宏图,宋人文献称阿骨打是接受了杨朴“图霸天下,谋为万乘之国”的建议,才称帝建国的说法,既不符合金建国前后女真人的政治生态,也不符合杨朴的身份,当是宋人的演绎.在金向辽请求册封过程中杨朴的事迹是真实的,《金史》对此并未隐匿.宋晁公迈《历代纪年》成书早于《太祖实录》,明确记载金初存在“收国”年号.《太祖实录》没有虚构和编造金朝建国时间、国号、年号,据此撰写的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作为通往马克思“一生理论结晶”《资本论》的“思想驿站”,其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为自然以劳动为中介对资本施以限制、技术无法实现对自然的任意支配、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克服人口与自然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多启示.
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一、国家与社会合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宗族关系与国家权力在基层行政运行中的辩证属性,是基层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发挥因时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梳理分析这一问题,是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重要方面.秦汉是中国统一王朝建立和大发展时期,是历代统一王朝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模式的奠基时期,宗族力量与国家力量经历了分与合、合与分的历史过程,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秩序与统一国家建立、分裂的历史变迁.商鞅变法制定的离散宗族政策是认识这一历史过程的基础,准确把握商鞅变法
期刊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唐代是赋役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唐后期赋役制度变迁亦开启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调整.对此,学术界已经在乡官到乡役的变化以及两税法与乡村制形成上取得了诸多成果.① 但对唐后期乡村社会如何适应新的赋役制度,重建户口控制与治安管理体系,如何对里胥膨胀的赋役征派事权加以抽割与分解等问题,学界尚论之过简,认识也很模糊.而这些问题又是理解唐宋之际乡村社会治理演进的关键,故本文尝试对其做进一步深化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