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性连锁鱼鳞病两家系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个X-性连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XLI)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胎儿产前诊断。

方法

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on-BeadsTM,BoBs)、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和微阵列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未知鱼鳞病家族史的家系1和已知鱼鳞病家族史的家系2的羊水及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及胎儿产前分子诊断,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1)家系1:产前BoBs方法检测到家系1胎儿(Ⅳ-12)XC1探针为0.36~0.50,提示存在微缺失。孕妇(Ⅲ-13)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Xp22.31区域存在1.68 Mb拷贝数缺失,丢失4个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基因(分别为HDHD1STSVCXPNPLA4)。胎儿SNP-array结果为arr[hg19] Xp22.31(6 455 151-8 135 644)×0,提示缺失遗传自母亲。FISH分析的结果证实胎儿STS基因缺失,核型结果为46,XY。孕妇表妹(Ⅲ-21)及表外甥(Ⅳ-14)同样存在STS基因缺失,缺失大小与孕妇及胎儿一致。结果Ⅳ-12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皮肤未见异常,生后1周腹部出现白色鳞屑广泛附着,天气干燥时症状加重。对该例婴儿随访至8月龄,未发现其他临床症状。(2)家系2:SNP-array结果显示,孕妇(Ⅲ-21)、先证者(Ⅳ-16)及胎儿(Ⅳ-17)在Xp22.31区域存在1.2 Mb拷贝数缺失,丢失4个OMIM基因(分别为HDHD1STSVCXPNPLA4)。FISH结果验证家系2胎儿STS基因缺失。胎儿核型结果为46,XY。结果Ⅳ-17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皮肤未见异常;至10日龄时,腹部出现白色鳞屑广泛附着。对该例婴儿随访至4个月,未发现其他临床症状。

结论

联合运用BoBs、FISH和SNP-array等分子遗传学技术有助于XLI的诊断及遗传咨询。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了1例连续2次发生的妊娠合并乙状结肠扭转的孕妇的处理过程。2015年8月27日,患者因"停经32周+5,腹痛、腹泻不适3 d"入院,入院后因"肠梗阻"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扭转1周,给予复位固定,术后好转出院。2017年5月3日,患者再次妊娠时,因"停经27周,腰痛伴腹胀痛8 h"再次入院。入院后行剖宫产术+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扭转4周,给予复位固
期刊
期刊
原发尤文肉瘤早期临床表现隐匿,临床少见,致死率高,而妊娠合并骨尤文肉瘤更为罕见。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合并骨尤文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本例患者发病以来仅主诉腹痛、腹胀等症状,最终经转移病灶的病理检查得以确诊。通过本病例认为,临床上应加强对可疑妊娠妇女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一旦确诊为妊娠合并骨尤文肉瘤,应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及孕龄时间予以处理。
期刊
目的探讨母血和脐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症指标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
目的探讨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基因型与产前超声表型的关系,以及产前诊断和咨询方法。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因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至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部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检测的孕妇中3例胎儿(胎儿1和3为单胎,胎儿2为双胎之一)诊断为矮小同源盒(short sta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血流部分或完全梗阻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妊娠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较少见,目前国内外罕有报道。该类患者分娩风险极高,围产期处理以减轻负荷、尽量缩短产程、胎儿娩出后预防急性水肿等为主要原则。本文报告了本院1例孕足月成功经阴道分娩的病例。
期刊
目的通过建立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宫内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高快速性心律失常胎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并收治行宫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包括超声科、产科、新生儿科,以及成人和小儿心内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由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完成包括诊断和评估、药物选择、母儿监测、分娩方式和时机选择,以及新生儿的随访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