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ISMA原则的对比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修复下肢大段骨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技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CBM数据库,收集1950年1月至2019年10月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的有关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病例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含325名患者.资料分析显示,在Paley骨愈合优良率(RR=0.99,95% CI:0.85,1.15,P=0.93)、肢体功能优良率(RR=1.23,95% CI:0.90,1.67,P=0.19)、Iowa膝关节评分(SMD=0.45,95% CI:-0.05,0.94,P=0.08)、Iowa踝关节评分(SMD=0.10,95% CI:-0.39,0.59,P=0.69)等方面,Masquelet组与骨搬运组无显著性差异.与骨搬运组相比,Masquele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55,95% CI:0.38,0.79,P=0.001),感染控制率较高(RR=1.15,95% CI:1.03,1.30,P=0.02),手术次数较少(SMD=-0.47,95% CI:-0.81,-0.14,P=0.005),治愈时间较短(SMD=-1.19,95% CI:-2.15:-0.22:P=0.02),术后SF-36评分较高(SMD=2.33,95% CI:1.81,2.85,P<0.01).结论 与骨搬运技术相比,Masquelet技术修复下肢大段骨缺损在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手术次数、治愈时间、术后SF-36评分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而在Paley骨愈合优良率、肢体功能优良率、Iowa膝踝关节评分方面两者并无差异.有待多中心、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表皮蛋白CpCPR117基因,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为探索其抗药性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从淡色库蚊Ⅲ龄末Ⅳ龄初幼虫中克隆CpCPR117基因编码区序列,并用邻接法与其他昆虫同源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该基因在淡色库蚊敏感和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不同发育阶段(Ⅰ和Ⅱ龄幼虫、Ⅲ和Ⅳ龄幼虫、蛹、羽化3 d成蚊)的表达情况。表达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克隆获得表皮蛋白CpCPR117基因,该基因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含有表皮
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医药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六大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科技创新亮点.这些代表性成果既包含具有广泛社会影
目的了解和掌握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新方案实施以来浙江省的蝇类密度及种类构成,分析2016-2019年蝇密度消长趋势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控制浙江省蝇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不同地理地貌和蝇类生态习性,在全省范围内设置10~12个监测点,每年4-11月采用笼诱法开展监测。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9年浙江省共布放诱蝇笼4588只,捕获蝇类13210只,年平均蝇密度为2.88只/笼,各年度蝇密度依次为4.38、2.25、2.03和2.29只/笼。2016-2019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人标本时,发现上腔静脉从肺动脉干左侧穿入心包,右头臂静脉形成后向左侧走形,与左头臂静脉汇合。奇静脉位于脊柱的左侧,在第4胸椎高度向前注入上腔静脉。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尚未见有相关记录,报道如下。
目的探索核纤层蛋白LaminA/C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SCs)机械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应力诱导脂肪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xpanded Prefabricated Adipose Tissue,EPAT)负压吸引模型,于术后1、4、8周取材制备标本,行组织免疫印迹及免疫化学检测核纤层蛋白(Lamins)表达量变化,用以分析核纤层蛋白表达与应力诱导脂肪再生的相关性;构建体外LaminA/C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AS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和损伤的影响,明确H2S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大鼠神经元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OGD/R诱导细胞损伤,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预处理后观察H2S对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抑制蛋白mTOR、AMPK及其磷酸化AMPK的影响。为明确AMPK在H2S调节P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采用AMPK过表达质粒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对H2
目的 调查了解江西省内裸蠓属的种类及其分布状况,为该地区裸蠓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08-2017年采用网捕法和灯诱法采集蠓类.结果 共鉴定出裸蠓5亚属共16种
目的利用16S核糖体DNA(16S rDNA)全长测序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研究蜱中病原微生物种群特点,为病原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祁县优势蜱种50只,经形态学和基因鉴定后,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acBio平台、高通量16S rDNA全长测序方法,分析蜱中微生物种类及各种群丰度情况;根据16S rDNA全长序列分析结果,利用PCR检测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蜱媒病原体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较为全面地分析蜱媒病原体携带情况。结果16S rDNA全长测序分析表明50只血蜱均携带贝氏柯克斯体、假单胞菌,8
该文基于玄府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病机、治法及方药,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建立我国分离库蚊黄病毒(Culex flavivirus,CxFV)毒株(SDDM06-11)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方法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C6/36细胞,感染库蚊黄病毒,加入甲基纤维素培养4 d,结晶紫进行染色,通过统计空斑数量计算病毒的噬斑形成单位。结果使用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方法观察,发现CxFV(SDDM06-11)毒株感染C6/36细胞后形成清晰的圆形噬斑,大小如针尖,成功测定CxFV(SDDM06-11株)滴度在106.85 pfu/ml。结论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可用于测定CxFV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