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好,也是一种实力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0年前,L在一个偏僻的马路旁开了一间小咖啡馆,路旁边是一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充满异域情调。马路是两车道,很窄,晚上9点钟就没什么人了。他一个人守店两年,终于守来了第一批老顾客,才开始请员工。
  他做出名气以后,也有一些人在他的店附近,租房子,开咖啡馆、小清吧、特色餐廳。然而,这条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很多店做半年就关张了。后来忽然来了一个神秘的女人,把那些生意不好的店都高价收了。
  第二年,这条街改成了欧式步行街,政府大力宣传,成了城市名片。周末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曾经在这条街上开店,却没有赚到钱的人,看到L,说你小子运气太好了。L却说:“如果我坚持不了10年,哪有好运。”别人反驳他,那个在改造前一年收了店铺的女人,总是运气好吧。“她一定是知道内幕消息,这也是人家的能力啊。”L说。
  我喜欢L,经常去他的店里消磨时光。L是一个完全不相信有运气这回事的人,有时候我都觉得他太极端,跟他争,怎么会没有运气呢,运气就是偶然性啊,如果你当初没把店开在这里,就算坚持20年,也成不了步行街。他直着脖子说:“开店之前的半年,我骑自行车跑遍了武汉三镇,晒得像非洲人一样,最后才选定了这里,怎么能说是运气呢!”
  虽然觉得L偏执,但还是喜欢跟他一起玩。与他相处久了,我也开始相信,好运是一种能力了。
  2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当某个人做成了一件事,一定有人说,他运气真好。运气,掩盖了很多努力与判断。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天上掉馅饼的特例,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说的好运,是慧眼、毅力、自我修为、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日本《生活手帖》总编辑松浦弥太郎高中肄业去了美国。不到20岁的无业游民,每天混在书店,慢慢发现了商机,将一些欧美旧书、旧杂志,尤其设计类的专业书,带回日本,卖给有需要的人。他慢慢在业界形成了口碑,当大家想要一本外文书却找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到,找松浦那小子试试,他一定有办法。
  27岁,他有了自己的书店,以贩卖旧杂志和专业书籍为主。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不仅成了书店老板,其后还成为畅销杂志总编辑、畅销书作家、美学大师。不了解他的经历的人,一定会说,这个人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他的书,我每一本都看了。他书里经常会写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吃了上顿没下顿,迷惘无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把时间全部放在赚小钱糊口上,而是每天即使只吃一顿饭,也要饿着肚子去书店看书。经年累月地了解书店以及去书店的人,才让他找到了商机,最后成了一个开书店的人。
  他人生光亮明媚的后半程,是在那些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审美与智慧的书籍中萌芽的。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男生,在美国的花花世界中,能够坚持每天以知识为伴,这是他异于常人的能力,也是他后来所谓的好运气的基础。
  3
  我曾采访过电影导演张艺谋,当时他的《一个都不能少》正在热映。我说魏敏芝这个贫穷山村的女孩,能成为谋女郎,运气实在太好了,你怎么看待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张导认真想了一下,说:“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成功的人,他们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每个人成功都有他的道理。不成功的人,可能因为运气不太好或者时机还没到,但成功的人,肯定不是靠运气好。”
  很少有人会跟与自己境况相差很远的人比较,他们经常比较的就是朋友熟人,以前跟自己差不多,忽然发达了,所以“他就是运气好”这句话脱口而出。持这种思维的人,很难成功,不是好运总躲着他们,而是他们缺乏理性判断事物,分析自身不足以及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
  我甚至见过这样的人:每天都在盼好运,运气来了根本兜不住。他做了个网站,赶上了互联网红利期,却没有做大,看那些同期出生的网站,拿了风投,很眼红。等做得好的网站都被投得差不多了,就有风投找到了他。那段时间,他意气风发,出入都是有钱人的派头,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钱烧光了,网站还是没做起来。再见面的时候,他说:“我这个人运气就是差,风投拿得太晚了。”你瞧,相信运气的人,就是这么自信。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能力需要提高,态度需要端正,而是这个世界,永远欠他们一个好运。
  究竟什么是运气?它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到来的时间、方式,有很多偶然性,然而,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正确的起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量变的推进,好运永远不会到来。所以,当你决定仰望星空,谈谈运气的时候,先低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你的脚印是不是够深够直够平整,能让运气之神在九霄云外依然看到你。
  摘自《37°女人》
其他文献
1  经常有人问:我到底应不应该嫁给爱情?我总会说这句话:“一定要嫁给爱情。因为有爱情的婚姻,日子永远都是新鲜的,而放弃爱情的婚姻,每一天都在腐烂。”  无数人被一个视频暖到了。医院一解禁,84岁的黄奶奶就赶来了。她守在90岁老伴孙爷爷的病床前,一边温柔地喂着猕猴桃,一边不时地盯着他看。四目相对,满眼皆是深情。  孙爷爷是一名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因为疫情,医院取消了每天的探视时间,黄奶奶只能拜托护士
期刊
1  前一阵回老家,看到了我那即将高考的大侄子。他压力很大,哪怕放假在家休息,也始终埋头在书海,不敢有一丝停歇。简单聊了两句,我就明显发现大侄子的状态出了问题。他太过焦虑,成绩稍微下滑就紧张得不行,但越紧张越是容易出错,越出错越容易焦虑。  而最重要的,是他妈,我表嫂一直都在借着“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借口逼他。  表嫂是個对孩子特别豁得出去的人,从小到大,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衣
期刊
梦中几度回首,  金戈神采依旧。  醒来身在江城,  铁马犹在怒吼。  曾想秃笔放歌,  扬威雄狮寰球。  孰料一念之差,  挥别师兄挚友。  转瞬二十余载,  霜染两鬓如秋。  壮志不曾稍減,  催人号角悠悠。  每亿军旅岁月,  泉城最上心头!
期刊
年末岁尾,我挣扎在加班加点工作氛围中,母亲的电话就来了,家里准备杀年猪,要我们姐弟定个日子,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几顿团圆饭。我趁着半日闲乘车回了趟老家,远远地就发现老屋上空袅着洁白的炊烟,母亲站在门口等我。大铁锅炖着大骨鸡野蘑菇和粉丝,香气狠狠地扑进我怀里。母亲推我上炕,炕烧得热乎乎的,一葫芦瓢炒花生,自家产的国光苹果盛在瓷盘里摆在炕梢。一个牛皮色的笔记本安静的躺在炕桌上,旁边放着一支油笔。咦
期刊
1  我小学低年级时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班上有一位男生的父母是街边做小买卖的,我经常看到他的父母在街边叫骂,对,不是叫卖,而是叫骂。  骂脏话时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在我那位男同学的身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他除了上课读课文时能好好说话,其余时间说话都必须带脏字,脏话对于他而言就像一个感叹号似的,每句话必不可少。  也许是耳濡目染得多了,有一次我在家里,为了表达一种感叹的语气,竟然脱口而出一句
期刊
38岁携手舞蹈俏佳人  1988年,32岁的张丰毅与同为演员的吕丽萍走入婚姻的殿堂,可惜因感情不和婚姻仅维持了3年。此后,两岁的儿子一直跟着吕丽萍一起住。离婚后,张丰毅一度非常消沉,家人、朋友都劝他赶紧恋爱结婚,但张丰毅不肯再轻率地走入围城。  1993年,他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引起轰动。10月的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丰毅,我有个同学的妹妹是你的粉丝,天天吵着要见你呀!”架不住好友三番五次的催
期刊
1  中午浏览新闻时,先是看到了乔任梁去世四周年,他妈妈晒的旧照发的微博,然后就蹦出来了“小鬼”黄鸿升的死讯。  我不是追星族,但作为媒体人,我也算了解他们一些。  瞬间,这两条消息成为热搜。  有人说正在听黄鸿升的歌,就看到了噩耗;更多人感慨2020怎么了?我一个朋友甚至发了一条动态,标题是:“人也太容易死了。”  我深以为然。  如果是在年轻时,我断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人到中年,身边发生过太多
期刊
2020年1月8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贝聿铭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称号。  2019年5月16日,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与世长辞,他轻触一笔,给102岁的生命长跑画上了句号。生命的凋零从来不是奇事,但大师的离去总是格外让人心痛。若你回望过去,点点滴滴都是他曾经如此深刻地改变过这世界的影踪,最后撒手人寰了,还要化作一颗流星,从浩瀚
期刊
一位理工男,年轻时因为心爱的女孩喜欢诗,就坚持用诗给她写情书。结果一写就是65年,哪怕进“牛棚”、出国讲学,他也用诗给她写信,直到成为中国物理学泰斗。  喜欢诗的她,却因为要照顾他和3个女儿,被埋没在家务中,只能将丈夫写给自己的诗珍藏和反复品读。他说:“你是在用行动写诗,因为没有你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是一对怎样浪漫的耄耋夫妇啊!  你是今生夺命爱  “平仓巷内偶邂逅,白雪冰晶后湖游。秋
期刊
1  相比弟弟,他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赞扬就是“有出息”。  他一直也觉得自己有出息,给父母长了很大的脸。  出生农村,家徒四壁,父母省吃俭用,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和弟弟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他很努力,也做到了,成了那时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学生,而弟弟则中学没上完,就辍学了。  于是,弟弟就成了父母眼中爛泥扶不上墙的“二流子”,他自然而然地赢得了父母的青眼高看,享受了全部的赞美和荣誉。  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