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在高校钢琴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钢琴艺术作为西方舶来品,自传入我国境内便以其立体的音质感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历史的沉淀下越来越多的钢琴研究者将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的教学中来,汲取传统音乐的精华,传承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
  关键词:传统音乐  钢琴教学  传承  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既包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音乐作品,也包括当代人根据本民族固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创作出来的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伴随着中华民族大发展的历史长河,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均为钢琴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一、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钢琴艺术作为西方舶来品,自传入我国境内便以其立体的音质感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历史的沉淀下越来越多的钢琴研究者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的创作和演奏中来。他们汲取传统音乐的精华,从东北大兴安岭森林中的伐木号子,到华北平原的梆子戏;从河南省的豫剧到湖南的花鼓戏再到江浙地区的昆曲;从新疆盆地传出的十二木卡姆到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等等均可以作为他们研究的目标。因为这些音乐不仅体现了我国多民族多地域的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也展现出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精神凝聚力。广大的劳动人民用他们自己创作的音乐或是传达情感或是方便生产,既丰富了日常生活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风景线。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一直经历着变与不变的统一关系,变化着的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而导致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的变化,不变的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的本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不换形”、“万变不离其宗”。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国门的开放和日新月异的文化生活,各种现代媒体将似乎更符合大众心理的流行音乐灌输给公众,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音乐的变化则主要体现在由早先的主流文化逐渐转变为音乐文化的弱势群体。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关乎民族精神的凝聚,也关乎民族品格的养成。
   二、钢琴教育中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教育决定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它肩负着成人与成才的双重使命,教育要面向世界就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作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和爱国情操的音乐教育更是要把中国的传统音乐作为精神内核,因为对传统音乐的认同度直接影响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①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高师的钢琴教育中要融合传统的音乐素材,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传统音乐元素更好地传播和发展。由于钢琴是源于西方的艺术,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中,携带了自有的西方音乐文化传统,如果使钢琴艺术更好地在我国发展并为我们的音乐艺术服务,则需要我们将其与本民族的音乐进行融合。只有携带了我们中华文化的钢琴艺术才能够更容易被我们的大众所接受,才能够代表我们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因此钢琴艺术在我国发展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高校钢琴教育中传统音乐的实践教学
   在高校的钢琴音乐教育的教学中,可以实行一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课内由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素材,并根据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示范与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有条件的学校还把具有当地的特色的音乐元素引进课堂,探索二者的结合。诚然,如果仅凭书面口头教学,而没有亲身去参与体验,是很难真正做到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掌握的,更不用说欣赏解析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领悟,而不仅仅停留在好听与不好听这一肤浅的表面认识水平上。可以学生在钢琴的教学中亲身接触传统音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艺人资源,请他们进入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演奏经典曲目,让传统音乐真正进入课堂。
   高校的艺术院系可定期组织采风活动。我国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俗生活,结合这些民俗活动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音乐文化,获得直接感受。广大师生还可大胆创新,在举办专业比赛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吸收当地音乐的元素创作新作品。可以在保留原作品韵味的同时加入现代作曲技法以符合现代人欣赏口味和审美观念。还可以师生共同努力,与民间艺人合作创编反应现代人生活的新剧目,使更多的人接受乡土音乐,培养更多的听众,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并传承乡土音乐,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这些传统音乐元素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音乐进而喜欢传统音乐,并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的学习中来。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强调传统音乐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要埋怨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音乐,也不要抱怨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传统音乐的发展。而怎样开阔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J].中国音乐,1996,(03).
  [2][苏]A.索洛夫磋夫.肖邦的创作[M].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演奏过程中,“信”是支撑我们获得成功的关键。“信”就是信心、自信。它来源于内部我们自己的自我肯定,也来源于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干扰和影响。各种方面的因素都会膨胀或者打击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自信,我们需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不断有“度”地、跨越“度”地去提高我们演奏过程中的自信,从而使得我们的演奏获得自我内心与外界的肯定。  关键词:自信 成功之路 度  “信”:顾名思义,信念、信
摘要:扬琴自明末时期从欧洲传入中国,先是流传于广东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各个地方,所以明末后期至清代末年是这件外来乐器在中国流传、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主要是梳理、探究明清时期扬琴发展的状况,旨在阐释其产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进而为以后扬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明清时期 民间音乐 扬琴 扬琴音乐  明朝初期,统治者在经历了元末激烈的农民战争后休养生息,鼓励农业发展,促进商
在阿普萨萨正式进入观众视线之前,独龙族、傈僳族、怒江这样的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只是地理术语,在所有人记住“阿普萨萨”这个名字之后,这些未知、模糊的印象都开始变得立体、灵动。在“直通春晚”的舞台上,阿普萨萨用他那极具感染力的歌声带领我们“认识”了高亢的青藏高原、富饶的四川盆地、辽阔的蒙古草原,还有洞庭湖、鄱阳湖的鱼米之乡,以及家乡人民庆丰收祭山神的现场。他的歌声就像一记悠扬的钟声,可以将人的思绪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桂西北民族民歌,推动与促进地方高校声乐特色教学,积极将桂西北民族民歌资源运用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本文首先分析与讨论了桂西北民族民歌的歌唱表现特点及将其引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然性,进而提出了运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资源提升地方高校声乐特色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桂西北 民歌资源 地方高校 声乐教学  桂西北位于广西西北部,有壮、汉、瑶、苗、侗、水、毛南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以平等的价值观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目前,欧美各国的音像商店都设有“世界音乐”专柜,音乐院校也大都开设了有关世界音乐课程。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来往日益频繁,音乐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20世纪及之前我们对外国音乐的学习和了解集中在欧洲专业作曲家的创作音乐,特别是欧洲古典音乐方面,那么在21世纪,我们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本文阐述了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意义,分析了该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审美素质  一、高中音乐教学审美素质培养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以鉴赏模块学习、其他辅助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而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声乐的演唱是一种综合艺术形态,其中包括了“演”和“唱”两个要素,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加强声乐表演艺术的可看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因此,“演”和“唱”是不可分割的互相要素,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达感情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得声乐表演更具形象性。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形体语言 作用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内涵和功能   台风是声乐表演中极为看重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台风不仅包括了外观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