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克到萨特:“反思”概念的发展与演变(专题讨论)——“反思”概念在洛克观念起源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把“感觉(sensation)”和“反思(reflection)”看作是观念的两个来源,并认为一切简单观念都经由这两个途径进入心灵。不过,由于洛克最早将“反思”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加以使用,而且他对观念的这两个来源的论述确实有很多不够清楚、甚至不够融贯之处,尤其是未对反思到底如何为理解提供观念作出明确的阐释,
其他文献
刘致中先生《关于〈中山狼〉杂剧的作者问题》(《文学遗产》1990年第四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广征博引,对拙文《康海作〈中山狼〉杂剧斟疑》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否定。刘文认为拙文提出的怀疑不能成立的最重要根据有二:一是嘉靖间李开先有记载,二是万历间赵琦美有藏本。
美国Wisconsin大学倪豪士(William H.Nien hauser JR)教授在他的《再论〈西京杂记〉的作者》(刊于《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98.3)一文中,对《西京杂记》的作者问题作了重新考证。过去通常的说法主要有;刘歆、葛洪、吴均、萧贲。倪豪士教授将《西京杂记》中"画工弃市"条与《汉书·匈奴传》、《玉台新咏》所收王淑英妻刘氏《和昭君怨》、
199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苏州召开的中国俗文学学会学术讨论会上,冯梦龙研究作为一个重点议题引起与会者的关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甘肃、山东、河北、天津、吉林、辽宁、河南、四川等省市的专家学者提交了多篇论文。
1991年11月,位于潇湘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永州迎来了全国16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由中国韵文学会诗学会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首届杨万里学术讨论会。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了近40份论文。
1991年是北宋词人晏殊(991—1055)诞生一千周年。江西省文联等六单位于1991年11月6日至8日在其故里江西省临川县举行纪念晏殊诞辰1000周年暨二晏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宁夏、福建、江西等地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研究论文近30篇。
期刊
中国近代文学受到学术界的注意,还是近十年来的事。为了唤起更为普遍的关注,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强国际交流,继五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之后,第一届近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5日——2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
系统而深入地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及其体系,不但是认识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内涵、特征以及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而且亦是进行中外、古今文论比较研究的基础工程。从更广的范围来讲,这与当前文论界同仁正在努力思考的融汇古今、兼取中外之长,以建构本土化、民族化的文论体系目标又是一致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