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因子的确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理念成为教学行为的关键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好有效教学因子。有效教学因子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效益的关键因素,实践表明,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与确定,对教学契机的把握,对自身行为的精益求精,可以让有效教学因子更多地出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因子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存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一线教师更关心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有效!这显然是一个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不是靠教学理论所能解决的。笔者以为更有价值的努力,应当是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分析,去寻找有效教学的因子,并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将这种有效教学因子的作用发挥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现以函数知识的复习课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在系统阐述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自身所理解的有效教学因子。
  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具体到教学实践当中,应当是一个个有效教学因子驱动之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而有效教学因子,就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超越知识的简单重复,能够在新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方法的发现与运用、新的数学思想的感悟上起到促进作用的教学素材或者说是教学契机,当然也可以师生互动的具体行为。
  一、教学素材,需要认真设计的教学因子
  不是所有的教学素材都能够成为有效教学因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那么,如何选择教学素材,才能为有效教学奠基呢?来看函数复习课中的实例。
  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复习一般涉及到最基本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积累的基本知识,也涉及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更加复杂的知识。复习函数知识的时候,是逐个复习以形成一种递进的复习效果,还是建立一个函数模型,以让学生能够综合性地理解函数,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笔者采用的是后一种思路,尽管这种思路存在着一个相对复杂的建模过程,但一旦模型建立,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将更为深刻。那么,这样的一个函数模型如何生成呢?这与该过程中选择的教学素材有着直接的关系。
  结合高中数学同行的教学智慧,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选择:首先,带有复习性质的素材呈现,如给学生呈现国王下棋奖励大米(棋盘上第一格一粒米,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列,以此翻番),或者是澳大利亚引入兔子最后泛滥成灾的例子,这两个例子一虚一实,正好满足了复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同时,这两个例子的呈现,主要是帮学生建立一种带有增长(与函数随变量变化的本质是一致的)认识的函数模型。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呈现该例子的变式(同时也综合其它函数知识):高二某班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其有三种投资途径:A固定投资,每月固定收益200元;B半风险投资,每月收益50元,逐月递增;C高风险投资,第一个月收益10元,往后逐月翻倍。如果是你,你选择什么样的投资途径?
  这样的例子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很少有学生能够将之与函数迅速建立联系,这样教师的教学也就有了一个缓冲:可以先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判断,然后基于函数模型来判断。而这样的缓冲实际上就是生成了一个有效教学的因子——当学生基于这些因子去思考时,会增强对函数的认识,函数模型也就会更加清晰。事实也证实了这样的判断: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直觉性地判断哪种投资收益更大,但这样的判断又往往是缺少数据或者说模型支撑的,因此不同学生的观点常常是不同的,且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去建立三种情况下的模型,而一旦学生将此实例与函数联系起来,思路就一下子明朗,分类讨论函数值也就成为自然的学习结果。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出能够让学生思维有突破的素材,就能够让课堂具有有效教学的因子,从而可为有效教学奠定“物质”基础。
  二、教学契机,有效教学发酵的关键因素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实际上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教学契机这一因素,好的素材加上好的教学契机,才会绽放出有效教学最美丽的花朵,笔者把基于教学契机的有效教学发生的过程,称之为发酵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确实像发酵一样,可以让教学之效益更加明显。
  上面的描述中提到的教学契机就是那个“缓冲”时间,而缓冲的时间也就换来了学生思维缓冲的空间,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原有认识与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有益的互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开始会下意识地认为第三种投资收益最大,因为“风险”二字的暗示,因为前面所举事例的影响,而当学生建立了函数模型,认识到第一种模型的月收益就是y=200,第二种模型就是y=50x,第三种模型就是y=10×2x。而最终所比较的收益其实就是y的值,这样三个函数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一个实际问题就变成了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一个重大的转变,即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利用函数模型建立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数学建模,恰恰是函数知识复习过程中所要重视的。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建模的教育,也能够让有效教学更进一步。
  同样,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要比较y值的大小,有哪些思路,具体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讨论?显然,图像在此时会成为学生的自然选择,而这也正是笔者的教学预期——让学生认识函数图像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函数解析式的作用。因为图像与解析式相比,相差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数学思想,一种化数为形的思想,一种培养学生图形直觉的思想。而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困难,恰恰是因为他们无法及时地将抽象的数与式的形式,转换成图的形式——毕竟人总是喜欢形象思维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这样的引导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契机,而在函数复习过程中抓住这一契机,实施函数图像的教学,原本就是重点之一。   教学经验表明,当三种不同形式的函数图像出现在同一个坐标上时,其形状、函数图像交点、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所代表的意义,往往超乎学生的想象,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复习课上,在这种综合性的函数问题中,学生才能遇到如此综合性的情形。忽视了复习过程中的这一细节,本课复习的有效性就会打一个折扣。
  三、教学行为,体现教师智慧的教学因子
  当教师带着教学反思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时,会发现自身的教学行为往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且不谈数学之外的一般性教学因素,如教师的衣着、声音等,就从数学自身的角度来看,教师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把握,也是有效教学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前后行文的一致性,这里就从教学契机的把握上来进行阐述。
  众所周知,教学契机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其就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是极其容易流失的。对数学学习稍有感觉的学生,其实是可以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契机的把握能力的,这个时候他们看到的往往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记得笔者在函数的复习课当中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形:当研究三种函数的图像时,笔者首先选择在黑板上画图,为了体现自身的基本功,笔者特地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直接画出了y=10×2x的图像,尤其是当学生发现数据代入后图像仍然比较准确时,就感觉到老师原来对函数图像的直觉是如此之好。但有一个数学基础较好且平时能说会道的学生插嘴:其实用不着这么麻烦,可以用电脑直接生成图像嘛!这样的思路其余学生也可能有,但是真正操作过的几乎没有。笔者起初一愣,然后直接打开教室所配的电脑,问学生:“说,用什么工具?几何画板还是Excel?”看到笔者胸有成竹,该同学迅速答道:“Excel”。于是笔者打开Excel应用软件,调出函数公式,输入相关的数据,结果函数图像直接生成。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借助手机拍下在黑板上画的图像,然后借助图像处理软件,一分钟内完成了图像透明度处理,以及图片与Excel生成的图像重叠的工作,结果两图高度吻合。结果是学生一声喝彩!
  这可能只是课堂上的一个细节,但背后却是相对坚实的基本功所支撑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其给学生最大的暗示就是“精确”(这个词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数学本身就是追求精确的学科,学生对数学图形原本就具有“挖掘图形特征”的学习需要,挖掘图形特征的基础是图形的准确度,无论是解析几何还是平面几何还是立体几何,对它们形成良好的直觉,是教学的重要指向。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抓住学生挑战教师的机会,表现出了自身对图像良好的直觉性,其在引发学生惊叹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了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在数学学习中,追求精确应当是一个基本需要。而如果忽视了这一教学契机,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呢?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素材、善于把握教学契机、善于借力自身行为,以为学生的学习寻求更多的有效教学因子。
  【参考文献】
  [1] 肖凌戆.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综述,《中国数学教育》,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阶段是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最佳时间点。而通过客观撰写并分析观察实录则可以了解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初始经验起点,了解其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并为以后调整游戏、活动策略提供依据。  一、活动背景  小A是一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经医院专业人士的分析与评估后,确定其为轻度语言发育迟滞。在小A就读于笔者所在幼儿园中班后,笔者基于游戏可以支持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育,并可以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
黑龙江卫视《问教》栏目录制一期“高考特招生”的话题,邀我去做嘉宾,谈谈自己因为写诗而被武汉大学免试录取的经历。在演播厅,主持人问我当时是否有贵人相助,我立即回想起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他姓黄,时任南京梅园中学教导主任。可以说我未参加高考而迈进名牌大学门槛,跟黄主任以及母校的大力推举是分不开的。  我在南京梅园中学念书时,醉心于诗歌,上课时都在笔记本上偷偷写诗。回家后,我写诗歌散文,还花时间把习作工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熟悉的中国文化已渗透于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中,在言语交流时,我们会按自己的文化所投射的价值观行事,在与English-speaking people交流中,必然会有culture shock现象。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中渗透了英语文化,以求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接受英语文化知识并感受文化氛围。因此,我们的英语教育必须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来了解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品格,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
例如插排,亮哥买到一个插排,第一件事便是拆开看一看。“国产的插排很多质量都不合格”,亮哥说前两天给朋友修了个插排,“里面的线才头发丝那么细。”他还说电工装的电路有些是反的,说“俺10月份装修,准备查遍电路,把不合格的都换了。”  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显露出一个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亮哥说:“原来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年学习一样感兴趣的东西,机械、电子、木工、手电,现在在学皮艺。”他说,手电DIY其
前段时间,有两位女生过来找我做心理辅导。其中一位怀疑自己有“病”,不敢直视别人,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还有一位化了妆,说自己化妆的原因是很自卑,别人的看法尤其是负面的评价对她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心情。两位女生的心理困扰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她们对自我的认识完全由别人的评价来决定,别人说好,她就是一个好人;别人说坏,她就一无是处。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十多年来,这样的学生还真不少,都是被
【内容摘要】在新时期教育环境当中,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呈现出全新变化。政治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而是在素质教学思想支撑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微课视频,从而展开高中政治课堂翻转性教学,实现高中政治教学深入改革与创新。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微课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具体应用  前言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
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的对象——学生也对班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如果班主任还沿用以前的旧有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来管理九零后或者零零后的少男少女,一定要准备充分,要有被“焦头烂额”的心理准备。尽管时代在变,但管理学生的根本还是不会有大的改变,班主任要想管理好学生,最基础的还是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班主任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了,学生从心底里认可班
贫寒的家庭    1974年3月,刘小芳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地区一个农民家庭里。老实巴交的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在土地里翻找一家的温饱。刘小芳还有个哥哥。家里再穷,也要让哥哥读书。刘小芳小学毕业后,父亲就不让她读书了。刘小芳知道自己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哭了几天后,为了补贴贫寒的家,刘小芳听从父亲的话,和同村的几个姐妹来到广州市打工。由于刘小芳没有多少文化,只能在工厂里做一名普通的工人。看着别人衣着光鲜,吃
心静,心才净,才有力气反观、丰盈自己  中午,回城的班车上人不多,都在闭目养神,车厢里显得异常安静。半路,上来一位漂亮女子,和同伴谈笑着。人们有了小小的骚动,忍不住抬头看看这位美女,但也仅仅是片刻而已。车继续前行,那漂亮女子继续说着,从上班吃饭,到公婆邻居,话语忽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渐渐地,车厢里有人故意干咳了一下,或者动动身子看她一眼,大概是示意她安静下来吧。  呜呼,刚刚的欣赏一下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