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艺术的幻化 物性与精神的融合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百年前中国元朝的周达观辗转到达吴哥时,眼前呈现出超越现实的景象,深深为之折服,用文字记录在《真腊风土记》中,成为第一个用外来文字记载吴哥的人。而当下同样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李庆忠先生看到吴哥遗迹后更是为之震撼,用中国水墨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一宗教奇迹的体悟。发源于青藏高原南麓的澜沧江湄公河串起了中国和柬埔寨不同类型的东方文明,这也许是吴哥窟为何容易得到中国人文化认同感的原因所在吧?
  李庆忠为中国冰雪山水创始人于志学先生的高徒,作为广东省冰雪画学术研究会会长,职业画家,对于冰雪山水画的“雪皴法”“矾点法”的技法探索,以及山水画图式和笔墨语言的研究,使他成为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实践的新时代中国画家的代表。近年来庆忠先生大量接触西方当代艺术,不再满足传统文人画所注重的笔墨情趣的体味,开始思考中国画创作中的诸多问题,比如理论匮乏、精神迷失、题材单一、风格雷同、笔墨陈旧等。特别是对于庆忠先生这样一位对佛教有着深刻理解,力求将宗教融进艺术的画家来说,这足以使他寝食不安、夜不能寐。他苦苦思索,在技法、语言上做了大量的试验,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冥冥之中感受到自己追求的艺术境象,但却如隔世般的虚无又无法企及。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吴哥窟遗迹,进行了他精神的顶礼膜拜之后,才如同迷失的灵魂找到了精神归属。决定要用中国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这个属于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省省会暹粒附近,始建于公元802年,在这方圆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静静地躺着600余座石砌建筑,大都是佛教、印度教庙宇和宫殿。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尼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这里虽然处处皆是人的力量留下的遗迹,但人在这里却愈发显得渺小。而成为地狱、人间、天堂精神实体的再现。石头被赋予生命承载着精神,时间在这里只有一个时态就是永恒。无论是微笑的观世音还是掌管创造和毁灭之神的湿婆,无不向人阐释着神性的距离和崇高。庆忠先生正是体悟到这种精神与灵魂的超越,完成了艺术与心灵的契合。
  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画是原创性的,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是对传统笔墨语言和表达内容的延展。而李庆忠先生的中国画弱化了“用矾”等技法语言,强化了绘画的构成性和当代性,使之具有更明确的精神指向性。如果说于先生的冰雪山水画是传统绘画渐进式演变的话,那么庆忠先生的作品就是现代性的突变。这一突变使冰雪画法更具当代性和国际性,它超越了地域和文化限制的范畴,这一点在“吴哥窟遗迹”系列绘画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无论是《高棉的微笑》还是《古今对话》,都将自己独创的技法语言与表现的题材有机地融合使其成为增强艺术表现力的独特表现方式,让人深刻感受到画家对于艺术与文化、哲学与宗教的思考。
  “吴哥窟遗迹”系列绘画是近年来李庆忠先生精神追求的物化过程,也是其艺术体验的升华。但他并未满足于这种阶段性成果,而是放眼更高的追求。在接下来的艺术创作中他试图运用这种成熟的艺术语言表达更具厚重体量感的大型历史题材,暂且命名为《勿忘历史》系列主题创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更长。
其他文献
初见彦懋先生是在通州一个精致而宁静的院落里,暖暖的阳光,淡淡的清茶,还有一只伏于书案慵懒的猫。平和,安宁溢满了整个空间,我想这或许是一位当代艺术家追求的隐士生活吧。  当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与“隐士”精神似乎相隔甚远,尤其艺术市场的暴涨疯跌更是让众多的艺术家无可适从。彦懋先生面对现状的淡定,却体现出了一位秉承传统的艺术家的心境:独善其身。追溯中国绘画史,历来就有“隐士”之道,尤其在山
期刊
厦门作家庄维明自2002年至2009年,历时7年潜心构思,创作并出版的《巨流》三部曲是一部以创办、建设一个经济开发区来讴歌改革开放的长篇小说,被人称誉为“开山响炮”“破航之旅”,正越来越引起文化、评论界的关注。  长篇小说《巨流》三部曲包括《巨流》《人境庐》《同村姐妹》三部,共36.2万字。这部小说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某沿海省在海港城市新门市创办凤池经济开发区、龙土工业区的艰难历程,从干部、商人、
期刊
作者简介  龚心甫,字甫之,号云石,心溥,193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金陵书画院高级研究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入编《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1998年作品入选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等。    龚心甫六十年代曾受傅抱石先生亲授,擅长国画花卉,山水,尤擅写意金鱼。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被海内外人士珍藏,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金鱼作品气韵生动,笔墨独树一帜,技法突破前人,尤其尾部技法
期刊
李庆忠简历  号鲁公子,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现居住珠海,国家一级美术师,职业画家。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于志学工作室研究生。 师从中国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先生,现任广东省冰雪画学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冰雪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数次应邀赴日本、加拿大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台湾台
期刊
○ 采访人:贾善国 宋钦卿    新世纪“中国文化十年”艺术人物 周尊圣    周尊圣简历  周尊圣1958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199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
期刊
林继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作家协会主席    我爱我的汕头市。我在汕头市已经居住了五十多年。我幸运地见证了汕头市的巨大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汕头市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成为拥有优美内海湾的、一市两城、隔海相望的美好的生态型海滨城市。她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她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众多侨胞。她兼有海滨、潮都、侨乡、特区四大特色和人缘、天缘、地缘优势。  但
期刊
孙文松  1938年生,江苏丰县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促进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羲之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山东省知名山水画家孙文松,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从师于希宁、张鹤去等名师,在校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孙文松长期从事省级报刊美术编辑工作,培养了大批美术爱好者。他在为别人做嫁衣的同时,坚持业余创
期刊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东西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可是当人们离开教室,投入到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后,读书便成了人们无暇顾及的事情。而自从有了网络,电子读书市场的兴起,读书似乎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由于电子书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谁都希望掌握话语权,并由此搭建自成一派的商业模型。因此,电子书在赢得市场欢迎的同时,电子书市场也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由中国图书
期刊
生命中的辉煌    “守望特区——魏达志深圳26年著述与书法作品展”近日开幕了,这是一个特色鲜明,饶有深意的展览。  当今学界善书者少见,书界学富者亦鲜有。能于学界立身、书界立名,实属不易。达志先生在深圳特区26年,其间经历了两次换肾,两次心脏衰竭,他以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著书立说,耕耘翰墨,在著述、书法上都取得了令人感动的成就。我想,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展览,它回答了一个深刻的话题,即人生的意
期刊
祝福所有的花朵  和花朵般美丽的笑容    祝福所有的露珠  和露珠般纯洁的心灵    祝福所有的翅膀  和翅膀般飞动的梦境    祝福所有的嫩芽  和嫩芽般新鲜的萌动    世界翘起了拇指  悄悄睁大惊奇的眼睛    生活张开了臂膀  紧紧拥抱彩色的黎明    多么美好的节日  每一滴泪珠都是水晶    多么快乐的时光  每一声呼唤都是深情    海上或许有涡旋  但是浪花却都在奔涌    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