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言文教学,彰显古文化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做到位了呢?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彰显古文化魅力呢?文章紧扣文言特点,阐释了“文言相融”、“诵读结合”、“反复推敲”、“潜心玩味”、“融会贯通”五大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效,发挥文言经典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文言相融 诵读结合 反复推敲 潜心玩味 融会贯通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做到位了呢?或简单重复,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不得要领。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彰显古文化魅力呢?对此,我谈谈体会。
  一、文言相融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很难处理好“言教”与“文教”的关系。过去,工具论一统天下,文言文教学唯“言”独尊,着眼于应试的教师将文言文肢解成语言碎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就如同传统外语教学——“单词 语法”,“除了背还是背”;对“文”则是轻描淡写,即便顾及,也是蜻蜓点水。如今人文论大行其道,于是不少人披着新课改的外衣,或扛着“人文大旗”,结果矫枉过正,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文言课俨然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
  “文言”这一独特的语体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古人以准确而智慧的文字组合,为后人展示了汉文字的独特魅力。能通过“言”的解读阐释它所承载的内容,或许就能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
  譬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修八尺有余”用到了“修”,为什么不用“长(高)”呢?古人写人身高习惯用“修”吗?不尽然。《三国志·诸葛亮传》就以“长”写孔明身高,如“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如此看来,“修”与“长”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大不相同。如果结合《邹》文语境就会发现,“修”更能写出邹忌的伟岸、英俊之容貌。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若能引领学生如此揣摩“文”之“言”,再通过“言”透视“文”所蕴涵的独特文化,就能抓住文言文教学之柄。
  二、誦读结合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诵读时反复揣摩作品的声律气韵,能唤醒沉睡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引发联想和想象,让简洁的语言丰富起来,从而触摸到古人深邃的哲思、高尚的情怀、纯真的心灵、博大的胸襟。
  1.注意读的层次。首先要读准字音,特别是文中的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范读,加深学生记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一句中的“期”不读“qī”而读“jī”。再如《曹刿论战》中的“又何间焉”一句中的“间”不读“jiān”,而应读“jiàn”。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次要辨明句读,读准句子的节奏。再次要读顺语气。陈述、疑问、判断、祈使、感叹等语气的传达,就是文章内容情绪的传达。最后要把握好语调和语速。人物对话的诵读更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的处理。
  2.注意读的形式。姚鼐说:“疾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味。”声情并茂地范读,要读出神韵;学生齐读,要读出气势;男女生交叉读,要读出情趣;配乐朗读,要读出意境。上世纪40年代,叶圣陶和朱自清先生就曾设想过:“国文教本要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段落,不加标点的,供学生预习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断句标点恰当与否最能显示出一个人文言语感素养的高低,既指向“言”又指向“文”,是文言语感的综合训练。
  三、反复推敲
  1.“因文断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些不能较快识别的文言实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必须紧扣具体语境,瞻前顾后,从逻辑上理解词义。“虽”有“虽然”和“即使”两种解释,“虽”字后面所涉及的事情若是“已发生的”就应作“虽然”解,未发生表假设的则作“即使”。
  2.文白互译。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语言互译不仅是符号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文化的对接。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文译白”,更要“白译文”。提供译文,学生先自主译成文言文,再对照原文修改校正。学生于文言浸淫中,琢磨文言用词造句方法,理解文言表达特点,学得简洁典雅、优美凝练文风。一位老师教学《小石潭记》,出示白话“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搁置原文,尝试把这句白话翻译成文言。有学生把“成为”翻译成“像”,这在训诂学上很难成立;“像”是明喻,而“为”是暗喻,显然“为”更逼真。有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为坻、屿、嵁、岩”,与原文一比较,相同的句式,整齐匀称、短促有力,传达出繁复变化之感,译句则大大削弱小石潭里的“大气象”。文白比较,不仅求“信”,更在体验着“达”和“雅”。
  3.据形索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有独特的造字理据,要巧借汉语字形结构和和语言结构探究词义,展现出文言知识的独特魅力,学出古汉语的趣味。古人遣词造句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铿锵,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可运用语言结构,推知词义。《岳阳楼记》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翔集”“锦鳞”作了注解,但“游泳”一词无注。根据古文句子的对仗特点,“游泳”对“翔集”,“翔集”是两个词,包含了“飞翔”与“栖息”两种动作,“游泳”也应该是两个动作。查词典,“游”为“在水上漂游”,“泳”为“在水中潜行”。“游泳”而非“游来游去”或“畅游”之意。
  4.“因声求义”。通假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也是一个难点。可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借义,探究和诠释词义。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一句中,“要”与“邀”同音通假,由此可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音节词居多,可采用组词法解释词义,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童趣》)。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还存留很多包含古义的词,可利用白话和文言的联系推断词义。   四、融会贯通
  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做书橱,更应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真正培养语文素养。
  l.强化积累。语文学习讲究厚积薄发、举三反一。首先要下足积累的奠基工夫。积累字词,积累名言佳句,积累文言句式,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思想。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可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积累;文言文特殊词法、句法,文学常识及重要作家作品,可归纳整理,分类列表;精彩语句(名句)、成语、警句可摘抄积累。
  2.迁移提升。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是教学的着力点,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是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如学生学习了《愚公移山》,再给学生印发另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薜谭学讴》。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自然就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古为今用。经典古文蕴含精深的民族智慧与伦理道德,学习文言文要用古代的文化思想观照当代现实,继承精华,古为今用。如《送东阳马生序》的苦学精神、坚强毅力和谦虚、恭敬美德,《愚公移山》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更要用当代的理念诠释古代的思想文化,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以今论古,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学习《马说》一文,在体会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的同时,更质疑韩愈的人才观。在当代社会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必为没有伯乐而烦恼。
  4.读写结合。文言文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是很好的寫作范例。如提示学生模仿《陋室铭》写《课室铭》、《寝室铭》等。有学生这样撰写《课室铭》:
  志向要高,勤奋则行。学问要深,刻苦则灵。同在课室,德才共馨。窗外桔子黄,我们不贪心。学习勤发言,精中益求精。人人守纪律,班文明。无贪玩之欲念,无逃学之陋行。身在课室内,志存清华心。老师曰:“孺子可教。”
  五、潜心玩味
  文言文教学,必须在文字上细细品味,慢慢咂摸,潜心玩味,让每一个文字都站起来,触摸到站在文字背后的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古代文人形象,体悟文言文字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画面之美、哲思之美,体会神奇汉字背后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玩味语言的巧妙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中的简简单单的“痕”、“点”、“芥”、“粒”平中见妙,展现出一幅冲淡清雅的水墨画卷,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学习文言文须在点明题旨、含义深刻、表达精美、作用独特、涉及文化背景等关键词句处深入揣摩,领悟蕴藏其中的艺术奥妙和文化精神内蕴。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几个句子,或者是一段话。
  2.玩味行文的独特处。每篇古文经典都是某一时代的缩写,是先贤心路历程的演绎,各有特别之处。抓住行文的独特处玩味出“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发现经典的内在“美丽”。
  3.玩味文本的矛盾处。语言的玩味要扣住“文本的矛盾”处,因势利导,带动整个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体悟先哲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柳宗元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记》),而文章结尾不厌其烦地罗列同游者,且都是柳宗元最近亲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结合柳宗元身世和他在永州的所作所为,我们不仅体验到了情景交融的那份幽深冷寂的氛围和他身处逆境贬居生活的极为孤寂悲凉之情,而且从他身上看到了古代圣贤在人生困顿之时“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品性、“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完美结合的济世情怀。
  4.找准恰当的切入口。玩味语言应从宏观把握,微观入手。可从题目、文眼、中心句、主旨句切入,也可以从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切入。如《醉翁亭记》围绕“醉”字做文章,“醉翁”因何而醉?令他醉的是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滁州人的安居乐业,是自己的励精图治,深入挖掘“醉”的含义,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如何确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2011,6.
  [2]施平.文言文教学应告别翻译.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1).
其他文献
乡土内容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乡土内容属于地理现实问题,它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学生所熟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
也许时光太瘦,也许指缝太宽,我们虽握得住对信念的忠诚,却握不住飞逝的流年,岁月如歌,青春的你已经迎来高考的挑战。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被期待的力量?遥望前方,是拼搏与汗水铸就的辉煌;回眸身后,是希冀与心愿交织的目光。既然背负青春成长的使命,就让激情再次澎湃,让奋斗点燃梦想,让拼搏铸就辉煌。  都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虽不决定乾坤,但影响命运,虽未定格前程,却荣辱分明。吾辈大考在今夏,誓死不负
摘 要: 英语阅读教学应逐步从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含义的解读。本文以一篇课外阅读文章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分析教师如何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了解文本。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深层含义 解读  一、 引言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似乎停留在一种惯有的模式:以多媒体展示为课堂中心,以回答问题或做其他练习为阅读的流程,以知识点的梳理为阅读的目标。一节
当前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而且从中职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能力,又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从而培养中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以中职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中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
摘 要: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语文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应有实际的内容,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旨。本文就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一线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 语文实践 自主 合作 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
低年级是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忽视一二年级的写作训练,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到三年级突然要求学生习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很可能无从下笔,形成怕写作文的心理。怎样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呢?  一、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写话兴趣  1.抓住机会,激发写话兴趣。  我们班的孩子爱画画,记得一年级时,孩子们经常把他们画的画送给我,学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接受英语教育。因此,近年来,幼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蜂拥而出,这样,对专业的幼少儿英语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作者通过对襄阳市多家幼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现状和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对师资培养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 幼少儿英语培训机构 师资现状 师资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自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从上好阅读课和听说课、讲评课三方面,谈一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  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旨在培养阅读策略、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学生
摘 要: 阅读教学中遵循“三角互动式”原则,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实质性转变;突破传统训练模式,切实体现出语言文化多向多边的对话主流活动特征。  关键词: 三角互动式 自主阅读课 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英国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作用说得形象而深刻,我结
摘 要: 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关注生命。二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珍爱生命。三是预设动态生成,让学生体味生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渗透方法  著名教育家肖川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一点挫折而轻生,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可见,加强生